“互联网+”环境下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活态开发研究

期刊: 中华遗产 DOI: PDF下载

肖远平

卢龙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摘要

县域文物资源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社会认知、经费和管理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县域文物资源往往更多地被保护和收藏,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然而,随着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和网络科技的发展,县域文物开发面临着市场和技术的双重机遇。为了更好地盘活县域文物资源,本文提出推进文物资源数字化保护、发展文博创意产业、建立多区域资源联动机制等建议,这将有助于历史文物资源的保存和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环境;县域历史文物资源;活态开发

正文


本文系2023年秦皇岛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立项课题(立项编号2023LX427

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将县域历史文物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呈现,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些文物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开发虚拟展览、AR(增强现实)与VR(虚拟现实)应用等,使观众可以在线上进行互动参观、学习和体验,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将县域历史文物资源数字化后,可以提供在线教育资源,如在线课程、电子图书等,方便学生、研究人员等进行学习和研究。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推动县域历史文物资源与文化创意产品的结合,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提供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旅游推广信息,吸引更多游客前往参观,推动县域旅游业的发展。互联网+环境下的活态开发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传播效果和利用率,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县域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1]
一、保护我国县域历史文物资源面临困境

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和手段是保护我国县域历史文物资源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许多县域地区的居民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意识较低,对于文物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性没有足够的了解。缺乏相关的教育宣传和普及活动,导致公众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县域地区缺少专业的文物保护人才,包括文物鉴定、修复、保护和管理等方面。这导致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缺乏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无法有效保护和修复文物。由于资金有限,许多县域地区缺乏必要的文物保护设施,如文物保护库房、展览馆和修复工作室等。此外,缺乏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和方法,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文物。
    保护我国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确实面临一些困境。首先,文物资源在传播内容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由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些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传播内容较为单一,缺乏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和故事性。这导致公众对这些文物资源的兴趣和理解度不高。其次,传播形式单一也是一个问题。目前,大部分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传播形式主要依赖于博物馆、展览和传统媒体等传统方式,缺乏创新和多样性。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对于文化的体验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探索更为富有创意和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如虚拟实境技术、互动展览和文化艺术节等。另外,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保护和传播也面临着专业人才支持不足的问题。很多县域在文物保护和传播方面缺乏专业人才,无法有效管理和推广文物资源。

二、互联网科技为盘活县域历史文物资源带来难得机遇

互联网科技为盘活县域历史文物资源提供了丰富的机遇,使得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好地被传承、展示和利用。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历史文化的途径,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通过数字化技术,县域历史文物可以被高清晰度地展示在互联网上。这意味着人们无需亲自前往现场,就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器欣赏到珍贵的历史文物。通过虚拟实境技术,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县域历史文物。他们可以在虚拟现实中参观古建筑、走进历史场景,并与虚拟的历史人物进行互动。许多县域历史文物通过在线展览和博物馆的形式予以呈现。这使得更多人可以远程参观县域的文物收藏,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互联网科技为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人们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论坛和电子图书等方式深入了解县域历史文物,并与其他人分享交流。互联网科技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平台,用于县域历史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例如,可以利用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来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完整性。

 

(一)丰富文物展示传播的手段和方式

首先,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创建沉浸式的文物展览体验。借助VR技术,用户可以远程参观县域的文物遗址和博物馆,仿佛身临其境;而AR技术则可以将虚拟的文物呈现在现实场景中,使用户与文物进行互动。其次,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可以展示和分享县域历史文物的照片、视频和故事。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和文化遗产平台,县域历史文物资源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和参与。另外,互联网科技开展在线教育和科普活动,提供关于县域历史文物的知识普及和学习资源。通过在线直播、网络课程等形式,将专业人士和爱好者的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提高对历史文物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推荐算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文物推荐和解读。通过了解用户的兴趣和偏好,针对其需求进行精准的文物展示和推荐,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   

(二)促进文物价值的体现和有力提升

互联网科技为盘活县域历史文物资源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可以促进文物价值的体现和有力提升。互联网科技为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保护、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式,可以克服传统文物宣传的局限性,并丰富文物的展示形式,提升文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首先,互联网科技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实现对文物的虚拟展示和观赏。这种虚拟展示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欣赏文物,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体验。通过虚拟展示,不仅可以保护文物的原貌,还可以展示文物的细节和背后的历史故事,提高观众的参与感和兴趣。其次,互联网科技还可以通过在线文物数据库和数字化档案,将县域历史文物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实现文物信息的共享和传播。这样不仅可以方便研究者和学者进行深入研究,还可以为广大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文物查询和学习资源,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县域的历史文物。此外,借助互联网科技,可以推出各种文博产品,例如在线文物展览、文物周边产品等,拓展文物的市场和受众群体。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推广和传播,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购买文物相关的产品,同时也为县域的文物产业发展带来机遇[2]。最后,互联网科技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论坛和网络直播等渠道,扩大县域历史文物的宣传范围和影响力,打破传统的宣传局限性。通过运用互联网科技,可以将县域历史文物的故事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激发公众对文物的兴趣和热爱,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互联网科技为盘活县域历史文物资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机遇,通过创新的手段和方式,可以充分体现文物的价值,并有效提升文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这也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以及加大对文物保护与传播工作的宣传推广力度,共同推动县域历史文物事业的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活态开发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建议

(一)树立“互联网+中华文明”意识

创建一个虚拟博物馆,允许用户在线浏览和参观县域的历史文物。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探索不同的展览厅,观看高清图像、视屏和文字解说,并了解文物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建立一个包含县域历史文物的在线数据库,提供详细的文物信息、图片、视频和学术研究成果等。这样,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和研究这些文物,并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县域的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创建旅游网站或应用程序,提供全面的旅游信息,包括景点介绍、导览地图、交通指南和在线预订服务等。通过互联网,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参观县域的历史文物。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县域文物的文创产品,如复制品、纪念品、艺术品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可以覆盖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同时提高文创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展示和宣传县域的历史文物资源。可以发布精美的图片和视频,结合有趣的故事和文化知识,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县域的文物。

(二)加快文物资源的数字化进程

创建一个专门的平台,用于收集、整理和展示县域内的文物资源。这个平台可以包括文物的图像、视频、文字描述等信息,同时提供搜索和浏览功能,方便用户进行在线查阅和学习。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文物体验。通过虚拟现实头盔或其他设备,用户可以仿佛置身于历史场景中,亲身感受文物的魅力和历史背景。建立一个在线的文物数据库,将文物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化整理和记录。这包括文物的名称、年代、材质、尺寸等基本信息,以及文物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详细介绍。利用互联网平台举办文物的数字化展览活动。通过在线展览,可以将县域内的文物展示给全国甚至全球的观众,提升文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移动应用程序等形式,将文物数字化资源推广给更广大的用户群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随时随地浏览文物的图像、信息和故事,促进公众对文物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三)组织实施互联网文博创意工程
   县域政府可以设立专项经费,鼓励各类文创企业、团队或个人提交与历史文物相关的创意项目申报。这些项目可以包括数字化展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虚拟文物展览等。对于符合要求的创意项目,县域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场地、人力资源等支持。通过与各方合作,推动项目的落地和实施。搭建互联网文博创意工程的合作平台,邀请相关单位、专家和企业共同参与。建立起文创产业生态圈,促进合作创新,提升县域文创产业的竞争力。在互联网文博创意工程中,需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确保原创作品的权益。鼓励创作者进行知识产权登记,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维护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发展环境。通过互联网文博创意工程的实施,可以激发创意活力,提升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活力和吸引力,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丰富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

(四)建立跨层级、跨区域、跨界资源机制
   各级政府、文化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可以建立协作机制,共同推动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成立联合工作组或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分享资源信息、制定合作计划和共同策划活动。建立一个跨层级、跨区域、跨界的信息共享平台,用于收集、整合和共享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信息。这个平台可以包括文物的基本信息、照片、视频、研究成果等,方便各方获取相关资源。促进县域内不同领域的企业和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县域历史文物资源。例如,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发文物旅游线路;与文化创意产业合作,设计开发与历史文物相关的产品。创建一个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合作联盟,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进来。这个联盟可以包括政府部门、大学研究机构、文化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共同为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活态开发提供支持和合作机会。定期组织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加强各方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推动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五)构建更加开放、高效的综合管理体制
  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包括文化、教育、旅游、规划等。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合力,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可以提高综合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建立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将各个部门的信息汇总,实现对历史文物资源的全面管理和监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历史文物资源的数字化、虚拟展示和在线交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文物;通过在线交流平台,可以促进专家学者和公众的互动和交流,丰富文物资源的传播方式和效果。建设专业的历史文物资源管理队伍,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共同推动历史文物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活态开发需要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历史文物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同时增加对历史文物资源开发的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六)借助卢龙地区资源展开创新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历史文物以三维形式呈现,为参观者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可以在卢龙地区建立虚拟博物馆或虚拟导览系统,使访客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参观和了解这些历史文物。将卢龙地区的历史文物数字化,并建立在线的文物数据库。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这些文物,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信息,从而提高文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卢龙地区的历史文物可以成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素材。可以与当地的艺术家、设计师合作,创作出具有卢龙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如手工艺品、纪念品、文创衍生品等,通过互联网销售和推广,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大对卢龙地区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渠道,展示卢龙地区的历史文物、自然景观等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带来发展机遇。为了实现文物资源的创新发展,需要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开展培训课程、设立奖学金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和专业人才投身于文物保护、展示和创新开发的工作中。当地利用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方式,可以更广泛地宣传推广卢龙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文物资源。比如,可以利用卢龙文旅公众号,开设专栏。通过文章、图片等形式介绍卢龙的历史文化和文物资源。同时,可以利用短视频拍摄卢龙地区的文物景点,如长城、永平府城墙、陀罗尼经幢、博物馆等,通过生动的视觉方式吸引观众的关注。还可以组织研学活动,促进文物宣传与传承。举办研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卢龙地区的历史文物,并通过实地参观、讲解等方式进行学习。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柳河北山冀东抗战纪念馆、滦东日报社旧址、十二军团指挥部旧址、长城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文物的魅力。还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创新推出一系列活动。比如,组织长城保护员拍摄发送短视频,以展示长城的壮丽和历史价值。同时,可以改造升级博物馆,并对外免费开放,吸引更多的游客和爱好者前来参观。此外,还可以结合重要的文化和旅游节日举办文博旅游艺术节活动,推出各类活动,如音乐烧烤节、童趣绘本剧场、戏曲专场、草坪音乐节、村晚演出等,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

结束语

为了实现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活态开发,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支持,提高文物保护和传播的技术水平。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县域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历史文物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和传承的行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温俊卿.山西省平遥县域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关联性研究[J].中国名城,2020(01):74-82.

[2]黄恒.“互联网+”环境下县域历史文物资源的活态开发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8,10(04):95-9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