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钦州采茶戏;传承;发展
正文
引 言
钦州采茶戏约在1778年由江西省传入钦州,经过两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与钦州当地的文化和民俗风情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钦州特色文化和艺术魅力的地方戏曲形式,是钦州地区人民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钦州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钦州采茶戏的起源与发展
(一)钦州采茶戏的起源
采茶戏起源于江西赣南一带,与其名一样,采茶戏和茶叶的产地具有密切的联系。[1]由于赣南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适宜茶叶的生长,因此该地的人民积极垦荒种茶,以种植茶树谋生。在长期种植茶树的劳动过程中,为消除疲惫和表达个人感情,茶农们会哼唱自编的采茶歌,通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创新,逐渐形成了如今的采茶戏。后来,随着江西赣南人民的频繁迁徙,采茶戏文化流入了桂南地区,钦州采茶戏由此产生。
(二)钦州采茶戏的发展
采茶戏传入钦州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钦州人民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
采茶戏最初是在“采茶灯”、“采茶歌”“采茶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它融入了钦州当地的文化特色,采用了钦州当地的白话方言演出,在内容主要涉及祭拜神仙、庆贺丰收、庆贺人寿福禄以及茶农一年四季的采茶劳动;随着社会的发展,“采茶戏”的内容日渐丰富,表演者开始在采茶歌舞中加入情节和故事元素,后被称作“采茶戏”。随着钦州采茶戏演员的不断改革创新,钦州采茶戏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形成了舞蹈、独幕剧、多幕剧等多种表演形式,还给我们展现出了古代与现代戏剧之间存在的差异。[3]2008年,“钦州采茶戏”被列入了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钦州采茶戏的现状及原因
(一)剧团减少,面临破产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有多样化的娱乐方式供人民选择,钦州采茶戏不再是人们选择娱乐方式的优先级,这使得采茶戏剧团的观众越来越少。
采茶戏剧团的观众越来越少,收入也会越来越少。但是剧团的运营成本却很高,包括演员工资、租赁演出场地以及更新设备等方面的支出,往往一场演出的支出大于演出的收入,这使得一些剧团由于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营和演出,面临破产,不得不选择解散或转行。
(二)传承者少,演员老龄化
随着经济压力和运营困难给钦州采茶戏带来了另一个难题,那就是难以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薪酬待遇,很难吸引和培养优秀的年轻演员,传承者越来越少。随着老一辈采茶戏演员的逐渐退休或离世,采茶戏演员队伍的呈现出老龄化现象。这种老龄化现象不仅影响了剧团的表演水平和艺术表现力,进一步加剧了采茶剧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三)教学方式传统,面临失传
传统的采茶戏教学往往依赖于口传心授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学习采茶戏,但是这种方式很难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容易导致传承的效果不稳定。而且随着传承者越来越少,钦州采茶戏也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四)戏曲缺乏创新,戏迷少
随着时代的变迁,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戏曲种别,钦州采茶戏演员在长期的训练和展演中,会受到这些传统表演的模式和规范所束缚,要想对采茶戏进行创新,是非常难的。所以大多数的采茶团都在重复着传统的作品,表演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新意,难以吸引年轻观众。随着老一辈戏迷的老去,采茶戏的戏迷也越来越少。
三、钦州采茶戏传承与发展的措施
(一)政府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项资金,为钦州采茶戏剧团提供演出补贴,减免或给予剧团缴税优惠政策,提高钦州采茶戏剧团的收入,给予采茶戏演员传承与发展钦州采茶戏的动力。
政府也可以鼓励钦州采茶戏剧团参加各级戏曲表演比赛或进行公益性演出,提高钦州采茶戏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使钦州采茶戏成为钦州的一张醒目的名片。
(二)构建系统的教学体系,培养专业人才
1.开设“采茶戏”戏曲表演专业,制定教学大纲
高校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摇篮,面对戏曲发展缓慢的困境,可以在高校开设有关戏曲表演的专业,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聘请专业的戏曲专家进行教授,从而达到传承与发展戏曲文化的作用。
针对钦州采茶戏传承与发展的难题,可以在钦州本地高校的戏曲表演专业教学计划中将有关钦州采茶戏的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让戏曲表演专业的学生加强对钦州采茶戏的学习,培养高素质的钦州采茶戏专业人才。另外,还可以开设一些有关钦州采茶戏的选修课程,让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学习了解钦州采茶戏。
2.完善资料数据库,编写“采茶戏”教材
高校可以联合校外戏曲专家成立研究小组,通过采访现存的采茶戏剧团以及退休的优秀采茶戏老艺人,积极搜集钦州采茶戏留下的剧目以及书籍、音频、影像等资料,对其进行归纳与整理,完善钦州采茶戏的资料数据库,再结合现代学生的特点以及戏曲教学方式对资料进行整理、补充完整,编写成钦州采茶戏教学的系统教材,最终在钦州采茶戏的教学中运用。
3.校企合作,搭建采茶戏实训基地
钦州本地高校还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训基地,与钦州当地的采茶戏表演企业挂牌签约,双方开展关于采茶戏艺术展演与采茶戏传承等多领域的合作,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采茶戏表演的平台,高校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钦州采茶戏专业人才,将钦州采茶戏教学科研与企业展演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服务于钦州文化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采茶戏相结合
1.利用数字化改革钦州采茶戏的传承方式
首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学习钦州采茶戏的网络平台以及移动终端APP。可以聘请一些戏曲专家和优秀戏曲演员讲解戏曲知识,以及录制系统教学视频发布在平台上,解决传统教学受时间、地点限制的问题。
其次,如今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已相当成熟[4],可以借助VR或者AR技术在教学平台上开发一个互动学习的功能,只要戴上相应的AR或VR眼镜就能模拟真实的表演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真实的实践,学生会获得更加直观的学习效果,使采茶戏的传承更加的灵活、个性。
2.创新钦州采茶戏的内容与形式
在内容上,钦州采茶戏可以开发网络互动剧情,允许观众在线参与采茶戏的故事发展,通过观众的选择与投票,采茶戏的剧情可以产生不同的分支和结局,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传统的钦州采茶戏表演形式过于单调,所以在形式上可以利用投影映射、LED屏幕等数字技术打造一个数字化舞台,通过实时投影和动态图像,为观众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舞台效果。[5]
3.利用互联网推广钦州采茶戏
首先,可以建立一个官方的网站,在这个网站中发布有关钦州采茶戏的信息,例如钦州采茶戏的起源、历史发展或者每天的展演信息等等,方便人们查看。
其次,也可以在各大社交媒体开设账号,发布相关信息与粉丝互动。例如可以在抖音发布精彩的表演视频、图片以及定期发布钦州采茶戏演出的活动信息来获取流量,吸引更多戏迷的兴趣和关注。
最后,还可以与其他旅游景点、商业品牌、文化机构等进行合作推广,打造互赢局面。例如,可以与钦州当地的热门旅游景点合作,在旅游景点网站上发布关于钦州采茶戏的介绍和演出信息,同时提供门票优惠服务,不仅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景区,还宣传了钦州采茶戏,获得更多知名度。
结语
钦州采茶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宣传钦州采茶戏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对钦州采茶戏的关注和认识,而且对钦州地区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面对钦州采茶戏传承与发展的多种困境,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政府的政策扶持、构建系统的教学体系、利用信息技术传承与发展以及探索出更多钦州采茶戏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钦州采茶戏。
参考文献:
[1] 刘晓雷.探析江西采茶戏的起源与流派[J].北方音乐,2018,(04).
[2] 黄静芳.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初探——以桂南客家采茶戏为例[J].成功(教育),2013,(02).
[3] 陈莉萍,梁培琳.广西采茶戏民俗形式下的茶文化研究及传承[J].现代职业教育,2021,(47).
[4] 阿嘎尔.VR/AR+时代图书馆发展初探[J].图书馆学刊,2017,(07).
[5] 狄野.新媒体时代的视觉叙事设计方法——以舞台美术为例[J].大众文艺,2016,(23).
作者简介:
李志强,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和平果甘桑石刻文。王倚倩,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2024届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