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杨庄遗址保护现状及发展前景

期刊: 中华遗产 DOI: PDF下载

张学彦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456300

摘要

三杨庄遗址,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发现的汉代农村遗址,其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探究汉代的社会组织结构、农耕文化习俗,还涵盖了研究黄河管理及其河流变迁的重要信息。因此,本文通过深入调查三杨庄遗址的基本情况和当前的文物保护状态,详细论述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意义,还审视自遗址发现至今在文物保护领域所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挑战。同时,本文还对遗址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


关键词

三杨庄遗址;保护现状;发展前景

正文


一、基础情况

三杨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内黄县城南30公里梁庄镇三杨庄村北。2003年6月,因开挖硝河引黄工程,于地表下4.5米处发现,因黄河大规模洪水泛滥而被淤沙整体掩埋,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处保存完整,性质明确的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的农业聚落遗址。在已完成考古钻探的一百余万平方范围内,已发现14处汉代庭院及道路、水塘、农田等遗存,其中最大1处建筑遗存面积达一万余平方米。对其中的4处庭院遗存进行了考古发掘,总面积9000余平方米,清理出土了大量汉代遗物。

三杨庄遗址所展现的“宅建田中,田宅相接,宅宅相望,路道相通”的聚落布局,首次直观再现了汉代黄河下游两岸地区农业生产状况、农村社会形态、农民生活场景等,是一处价值巨大、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独具特色的汉代聚落遗址,堪称“中国的庞贝古城”,也为研究黄河水文史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考古实物。2003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2005年被国家文物局等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保护项目;2010年10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二、三杨庄遗址保护现状

自从三杨庄遗址被发现之日起,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就承担了其钻探、发掘、和初步保护的重任。如今,该研究院还设立了常驻工作站,继续负责对遗址进行详细的钻探调查、文物修复、以及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同时,内黄县文物旅游局也承担了遗址的日常保护工作,共同确保这一重要遗址得到恰当的管理与保护。尽管遗址的发掘活动带来了宝贵的考古信息,但露天挖掘过程也改变了遗址的原始保存环境,导致了泛碱、酥解和风化等现象。为此,一些已经揭露的庭院遗址,如第一号庭院,于特定时间被采取了初步的回填措施以保护未来可能进行的进一步研究。而二号庭院遗址,则在建立了一个保护展示馆,不仅揭露了庭院的全景,还对出土的文物进行了陈列,并对文物本体进行了科技保护研究。文物保护技术虽在试验阶段,但正逐步向成熟完善发展。

在二号庭院遗址保护展示馆周边,还特别配套建设了包括道路、水电供应、游客参观的雨道、栈道、多媒体演播厅、排水系统、技术防雷以及安全保护设施、行政及看护用房在内的基础设施。这些配套设施的建成使得遗址不仅具备了基本的保护与展示功能,还提高了游客的参观体验。为了进一步增强对三杨庄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内黄县还特别成立了“内黄县额项帝髻陵·三杨庄遗址景区管理委员会”这一专责机构,它专职负责遗址的日常监护和管理,确保文物的安全与完整。这一系列的举措体现了对遗址保护与研究的高度重视和专业化管理,旨在为后续的考古发掘和文化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2]

三、三杨庄遗址保护展前景探索

(一)持续优化文物本体保护技术

各种已经挖掘出的遗址,不论大小,普遍面对诸如泛碱、风化和酥解等一系列损坏问题,对它们的完整性和保护构成了严峻挑战。近年来,虽然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家和科研人员持续进行着相关的技术研究、实验和实际应用,目的是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高效方法,但目前的技术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保护成效未达到预期目标。鉴于此,有必要加速完善和升级用于文物保护的技术体系,特别是对于遗址中出土的石材、砖块、瓦片等各种类型的物质遗存,更需要有力的技术支撑以确保它们得到有效的保护。此外,推进和加快实施如硝河防渗工程等关键保护项目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有效防止水分侵入破坏遗址,还能从根本上改善保存环境,为遗址的长期保护提供坚实的物理基础。同时,加强日常的遗址管理和维护工作同样关键。这包括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科学、系统的管理措施和保护策略,从细节入手,关注遗址的每一个保护环节,确保所有保护措施都能得到有效执行,避免任何形式的疏忽和失误。通过这样的全方位、多角度的保护和管理,可以大大提升遗址的整体保存质量,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二)拓展保护规模

随着文物保护技术的进步和成熟,一个关键的发展步骤应是建立新的遗址保护展示馆,旨在通过专门的设施对这些珍贵的遗迹进行更好的揭露、展示与研究之用。建设这样的展示馆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也为公众提供学习和欣赏的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到这一部分历史。继而,在深入完成遗址和相关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上,筹划建立一座专门的汉代农耕与民俗文化博物馆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下一步。这样的博物馆不仅将为管理部门呈现更为丰富、生动的历史文化面貌,同时,也意味着通过采用土地置换等方式,有机会在一定范围内复原和呈现汉代的农业景观,进一步增强遗址的文化展示深度和广度。

此外,为了更有效地拓展遗址保护和展示的规模,同时也为了提供更优质的访问体验,改善和整治周边环境便显得至关重要[3]。这涉及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道路、停车场和标识等配套服务设施,这些都是为了让公众的参观变得更加方便、愉悦,从而提高遗址整体的展示和保护水平。通过这一系列的步骤:从提升文物本体保护技术、建立展示馆、开设文化博物馆,到复原历史景观以及优化周边环境和服务设施,共同构成了一种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水平的策略。这不仅有助于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同时也丰富了公众的历史文化认知,促进了文化旅游和教育的深入发展。

(三)做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随着对遗址保护和展示重视程度的加深,建议速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专注于精选代表性遗址的复原和展示。这涉及利用考古发掘得到的资料,精心重现汉代的田垄、道路、树木及农作物等,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模拟复原,进而创建汉代民俗文化街。这一做法不仅致力于展现汉代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而且旨在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应综合性地包含遗址揭露区、复原展示区、博物馆区及生态休闲体验区等多功能区域,形成一个集合考古学研究、文物保护、文化展示、休闲体验与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空间。此举旨在为三杨庄遗址等类似文化遗产的长期保护和广泛展示提供一个有效的综合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这样的全面规划和细心打造,考古遗址公园不仅能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桥梁,还能为公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历史、亲身体验古代文明生活的独特场所。特别是对于汉代文化的展示,通过重塑具体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场景,公园能够具体而生动地展现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状况,深化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历史真实性和科学性,还要重视游客的互动体验,如通过增设解说、互动体验设施等方式,使得游客不仅能够观赏到古代文化的外在表现,也能够深入感受到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文化魅力。同时,公园的建设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在展示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能为后代留下宜人的自然环境。此外,为确保考古遗址公园的长效运营和管理,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包括专业人员的培训、科学的保护措施、有效的公众参与策略等,确保遗址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使之成为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

 

结语通过实施综合措施,不仅能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还能增进社会公众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和珍视,而且有助于推动地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为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向未来的贡献,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符奎.三杨庄遗址汉代聚落的形成与废弃[J].西部史学,2021,(02):176-192.

[2]赵昊,刘海旺.内黄三杨庄遗址汉代旋转磨功能的淀粉粒分析[J].考古与文物,2020,(02):122-126.

[3]董联英.三杨庄遗址保护现状及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16,14(19):170+1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