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区非遗工坊赋能乡村振兴的互动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乡村振兴;湘西地区;非遗工坊;互动发展路径
正文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非遗+扶贫”模式下湘黔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发展路径研究》(20YBA211);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湘西少数民族织绣非遗工坊发展路径研究》(23B0728)的成果之一。
引言
湘西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瑰宝之地,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非遗资源不仅是湘西地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内驱力。立足于现代化背景,湘西地区应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并实践非遗工坊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发展模式,通过非遗工坊的建设与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促进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以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及区域文化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建设。
一、非遗工坊在湘西地区的现状与作用
(一)非遗工坊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湘西地区非遗工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工坊大多由非遗传承人创办或参与,集生产、传承、展示、销售等功能于一体。非遗工坊的兴起,不仅为传承人提供了展示技艺、传承文化的平台,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同时,非遗工坊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二)非遗工坊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其一,文化传承与创新。非遗工坊的建设与发展能够有效地传承、弘扬湘西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促进非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其二,经济带动与增收。通过参与非遗工坊的生产和销售活动,村民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其三,旅游发展与品牌打造。非遗工坊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为湘西地区打造了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游客在游览乡村的同时,可以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购买非遗产品作为纪念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湘西地区的旅游吸引力,还有助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
二、非遗工坊赋能乡村振兴的互动发展路径
(一)文化赋能:重塑乡村文化生态
首先,挖掘与整理非遗资源。我们应挖掘、整理湘西地区的非遗资源,厘清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传承现状。并建立非遗数据库和档案体系,为非遗工坊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其次,培育文化自觉意识。可通过宣传教育、文化活动等方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共同构建乡村文化生态;最后,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鼓励非遗传承人进行文化创新与发展。通过与现代设计、科技手段相结合,开发具有时代特色的非遗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并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产业赋能:构建非遗产业链
首先,打造非遗产业集群。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到非遗产业的发展中来,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其次,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可根据湘西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非遗产业的发展布局。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最后,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引导非遗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式,推动非遗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三)人才赋能:培育非遗传承与创新人才
首先,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非遗传承人选拔、培养、管理和激励机制。通过举办培训班、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传承人提高技艺水平和市场经营能力。同时,加强对年轻传承人的培养和引导,确保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其次,积极引进外部专业人才和创意团队参与到非遗产业的发展中来。通过合作共建、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创意思维,推动非遗产业的创新发展;最后,鼓励村民积极参与非遗工坊的建设与发展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同时,建立村民参与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确保村民能够分享非遗工坊发展带来的红利,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市场赋能:拓展非遗产品的市场空间
首先,应加强非遗产品的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品牌形象。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明确目标消费群体和市场需求,提升非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拓展非遗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工具,拓宽销售网络。同时,积极参与国内外展览会、博览会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后,推动非遗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合作与融合发展。例如,与旅游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等进行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文化体验项目和教育课程等,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五)政策赋能:优化政策环境与服务保障
首先,制定和完善支持非遗工坊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政策、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为非遗工坊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建立健全非遗工坊的服务保障体系,包括技术支持、法律咨询、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通过提供专业的服务支持和指导,帮助非遗工坊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最后,加强对非遗工坊的监管与评估工作,确保非遗工坊在发展过程中能够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通过定期评估非遗工坊的运营情况和成效,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促进非遗工坊的健康发展。
三、案例分析:湘西地区非遗工坊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作为湘西地区的著名旅游胜地,凤凰古城依托其多元的非遗资源,打造了一系列非遗工坊群。这些工坊群不仅展示了凤凰古城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通过发展非遗旅游和特色手工艺产业,凤凰古城成功实现了文化、旅游和经济的融合发展。无独有偶,以湘西州某知名国家级非遗工坊为例。该工坊以土家族织锦为主要产品,通过“传承人+农户”的运营模式,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进行了深度融合,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为该工坊提供了土地、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并帮助其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同时,工坊积极与高校合作,引进了设计人才,实现了产品设计的持续创新,满足了市场需求。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下,该工坊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亮点项目,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湘西地区非遗工坊赋能乡村振兴的互动发展路径是一种创新而有效的乡村振兴模式。通过文化赋能、产业赋能、人才赋能、市场赋能和政策赋能等多方面的努力,湘西地区成功地将非遗资源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未来,我们也应继续探索非遗工坊与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的有效路径,进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关键助力。
参考文献: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体化与乡村振兴探索——评《乡村振兴》. 柴晶.热带作物学报,2021(08)
[2] 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研究. 石辉娴;杨海龙;王雨欣.文化产业,2022(07)
[3] 发挥高职院校优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高素质传承人才. 张颖;郭佳琪.现代职业教育,2022(01)
[4]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助力非遗保护传承. 任利红 ;邵荣伟 ;赵金龙.民主,2022(03)
[5] 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制度的探索. 黄永林.文化遗产,2022(02)
[6]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调研报告(上)——融水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之一. 熊静;方世巧.沿海企业与科技,2021(02)
[7]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调研报告(下)——融水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之二. 周徐帆;杨倩.沿海企业与科技,2021(02)
[8] 商业化运作下的非遗传承. 蒋文龙;邢丽微;姜帅.质量与市场,2021(04)
[9] 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传承能力初探. 韩凝春.时代经贸,2020(04)
[10]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以马克思民族发展理论为视域. 赵莉莉;王丹.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