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安全管理的浅析
摘要
关键词
改造;拆除;内页资料;现场管理;隐患分类
正文
中图分类号: TU714
本文分别从“内页资料”与“现场管理”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一、 内页资料:
(一)技术方案类
项目部在开工前,应由项目总工组织项目部相关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各类施工方案、应急预案、各类应急演练方案,根据方案类型应分别由项目部或公司技术质量部门或专家评审,方案需经审核审批后才能实施。项目还应与属地住建部门、警察局、医院等应急管理部门建立联系。
(二)教育交底类
项目部应由工程部牵头,安监部门配合建立完善工人进、退场台账登记管理,凡是工人新入场的,均需要接受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项目部管理人员应轮流开展早班会值班制度,每日对所有工人开展早班教育,主要内容为:确认所有人员身体健康状况是否适合工作;当天作业区域、危险源、需注意事项等;班组长周安全教育,每周项目安监部对现场所有班组长开展安全周教育,通过播放事故警示案例、宣贯安全类文件规范来提高班组长的安全行为意识;特殊工种月度安全教育,主要针对电工、电焊工、高处作业工等工种开展月度安全教育,旨在提醒大家作业时需注意事项,正确佩戴劳保用品,不违章作业,严格按项目规章制度作业;管理人员月度安全教育,管理人员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管理单位责任人,要时刻谨记“全员管安全、三管三必须”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通过播放事故警示教育片、宣贯政府、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来时刻提醒大家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全员月度安全教育,旨在通过全员安全教育大会,对本月项目安全生产情况做简要通报,对安全行为表现优秀的个人或班组实施现金奖励;对安全行为表现较差的个人或班组实施经济处罚甚至清退出场,通过行为安全奖励机制,促使作业人员能够在施工现场发现安全隐患后,第一时间消除或及时告知项目安监部门进行进一步处理。
(三)持证上岗类
项目安监部应制作《XX项目特殊工种花名册》,涉及到施工现场的特殊工种,如:电工、高处作业工、幕墙工、电焊工、起重机械司机等均需持证上岗,且证件均需在有效期内。项目安监部在工人入场时应查验其本人的身份证、特殊工种操作证及网查记录,三者均需一致,则表明该工人符合其工种的作业条件,否则其不允许从事与其身份不符的工作。
(四)标准化做法类
项目部应在开工前,应由安监部负责收集属地住建部门及公司内部标准化图集,按照项目特点,编制《XX项目安全标准化施工管理图册》,制作标准化安全警示标识、标语等用于警示现场作业人员。
通过在现场设置标准化CI,语音喇叭循环播放项目安全规章制度,让作业人员能够从进入施工现场大门开始,不断接受现场标准化安全警示标识、标语、语音等“声形结合”的安全提示,时刻警醒自己要按要求遵章守纪,不违章作业,使作业人员可以养成一种监督他人与自我监督的良好习惯。
(五)验收交底类
项目部应根据项目的规模与造价,设置专职或兼职机械管理员,负责组织对各类机械、机具、吊篮、钢管等材料进场验收,形成验收单,经验收合格后,张贴验收合格单;
(1)组织对大型机械、吊篮、脚手架等安装单位资质审查,人员持证情况审查;
(2)对大型机械、吊篮、脚手架等安拆实施全过程旁站监督,并记录在每日安全监督日志里;
(3)对大型机械、吊篮、脚手架等操作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确保作业人员在交底过程中熟知作业区的基本情况、注意事项等。
(六) 审批类
1、利用信息化操作平台(手机端+电脑端),对拆除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等高风险作业实行审批制度,先“申请-检查-审批-确认完工”的流程管理。
2、高风险作业结束后,工程部与安监部应联合对作业区进行检查,以确保作业面“工完场清、隐患消除”,然后在信息化平台确认此次高风险作业顺利完成闭合。
二、 现场管理
(一)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项目部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并形成危险源辨识清单,根据危险程度划分为一、二、三共三个等级,分别对应“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一般作业分部分项工程”,对应的监管责任主体则依次为:公司本部、二级单位、项目部。
(二)拆除工程
既有建筑翻新与改造项目,往往涉及到原有建筑的部分拆除施工,比如:外幕墙拆除、吊顶隔墙拆除、二次结构拆除、机电桥架、风管拆除等一系列拆除工作,以及拆除后的建渣清运,随之而来,每个分项拆除工作及建渣清运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程度也是不尽相同,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级隐患:
外幕墙拆除:涉及到吊篮或脚手架等高处作业,根据相关规范,建筑物的高度分为50米以上和50米以下的幕墙安装、拆除施工。50米以下的外幕墙施工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要编制《XX项目幕墙专项施工方案》;而50米以上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要通过专家论证其方案的合理性、针对性、实用性。脚手架24米以上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要编制《XX项目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超过50米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要通过专家论证其方案的合理性、针对性、实用性。
吊篮施工前,除上述内业资料涉及到的内容外,在现场安装、拆除时,应做到“申请-检查作业环境-审批-再施工”的流程,严格按照《XX项目幕墙专项施工方案》中吊篮的型号、参数进行安装,对关键性构配件,如:钢丝绳(主绳和副绳)、限位器、配重块、安全大绳(独立系挂点,自锁器)等必须严格与方案一致。吊篮安装完成后,需进行24小时静载试验,经“安装单位、使用单位、总包单位、监理单位”四方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脚手架搭设流程与吊篮类似,需注意的是,对脚手架构配件进场材料验收需做好严格管控,对钢管壁厚、直径、顶托、预埋件等进行不低于进场数量的30%抽查。脚手架搭设需符合《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GB55023-2022、《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T 231-2021(如采用)相关规范条款、《XX项目脚手架施工专项方案》等要求,其余要求,如搭设前申请,旁站,验收,使用等与吊篮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各类管井内拆除(安装)作业:翻新改造项目,往往会涉及到机电桥架、风管、水管等的拆除与安装工作,而这些管件几乎都安装在各类竖向管井内,因此,会涉及到有限空间作业,除信息化平台(若无,则为书面)申请外,还需配备以下物品:气体检测仪、五点式安全带、自锁器、速差防坠器、安全绳、大灯(带灯罩)、操作平台、旁站监督人员等。有限空间作业人员需要提前接受项目部《XX工序安全技术交底》,交底要具有针对性,包括作业人员发生应急事件处置流程;作业人员要充分了解工作区的环境、危险源,进入有限空间内,要严格按安全技术交底执行,佩戴好劳保用品,旁站监督人员要时刻观察作业人员的动态,可采用定时呼叫的方式确保作业人员状态。
二级隐患:
吊顶隔墙拆除,二次结构拆除:此类拆除可能用到的辅助工具一般有:移动式操作架(平台)、人字梯等,主要涉及高处作业、临边作业。现场应严格按《XX项目移动操作架(平台)搭设专项方案》来执行,对方案中的:支腿、剪刀撑、防护栏杆等的设置要严格检查。移动式操作架应满铺钢制跳板,钢跳板两端锁扣应扣住操作架的横向杆件;移动式操作平台应满铺木制跳板,并应将跳板与平台钢管之间用铁丝扎牢,探头板长度不应大于150mm。移动式操作架(平台)防护栏杆应在架体四周连续设置,且高度不低于1200mm,并应设置供作业人员上下的爬梯(楼梯)通道。移动式操作架(平台)搭设完成后,应由总包组织使用单位、搭设单位进行联合验收,验收提出的问题应在限期内及时整改,验收合格后,三方相关责任人应在验收合格牌签字,并将验收牌挂在架体显眼的位置。在施工前,应在作业区四周设置安全绳,供作业人员系挂安全带,安全绳应独立于移动式操作架(平台)设置,可使用膨胀螺栓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墙或柱两端,安全绳固定在两端膨胀螺栓上面,膨胀螺栓应提前进行抗拔试验,以确保其承载力能满足作业人员自由落体自重与冲击荷载作用,安全绳的布置范围应能覆盖整个作业面。
现场人字梯的使用应采用成品铝合金人字梯,保险装置应牢固可靠。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区域地面是否平整、硬化;梯子严禁搭在高低不一的地面。作业时,作业人员应双脚踩在人字梯两侧,严禁双脚踩在同一侧;作业时,应有专人进行扶梯,应有专人定期对人字梯保险装置进行检查。
三级隐患:
地面破除、墙面打磨等:此类作业安全隐患程度相对较低,主要涉及电锤、电镐、角磨机等工具,主要隐患为临时用电(如电缆线破皮、拖地、泡水等),职业健康安全(如尘肺病、噪声聋)等。作业前,项目部会针对作业人员开展《XX工序安全技术交底》,提前告知作业人员作业环境、作业可能导致的健康隐患,项目部会对作业人员发放有针对性的劳保用品,如:安全帽、反光马甲、劳保鞋、防尘口罩、护目镜、耳塞等。作业需至少两人为一组,针对粉尘较大的工作,需提前做好通风、换新风工作,确保作业区空气流通。每次工作时间不超过30分钟,休息5分钟再换人接着工作。针对电缆线破皮、拖地、泡水等安全隐患,现场应提前沿墙设置绝缘挂钩或者设置独立的电缆线支架,每天派专职电工对现场临时用电开展巡查,除电缆线隐患外,还应检查是否存在私拉乱接、使用家用插排等违规现象。
(三)建渣清运
改造工程拆除的建渣种类很多,如:砌块砖、瓷砖、木门、玻璃、石膏板等,所涉及到建渣的清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对于砌块砖、瓷砖或能够粉碎的建渣,可以采用成品建筑垃圾通道,根据《建筑垃圾通道竖向运输技术规程》T/CECS 1188-2022中的规范要求,编制《XX项目建筑垃圾竖向通道专项方案》,按照规范及方案,采购和搭设竖向垃圾通道,搭设需由专业厂家工作人员进行,搭设前,需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搭设过程中,应设置搭设范围内的警戒区,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旁站、劝导。采用建筑垃圾竖向运输技术的应用,对于降低施工现场扬尘、清洁环保、文明施工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建筑垃圾管道竖向运输技术减轻了施工中的垂直运力负担、提高了垃圾清运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其余拆除物,如:木门、玻璃大件物品等,需由人工往下运输,根据运输物的尺寸及重量,选择适合数量的人员,需注意的是,运输过程中,要避免运输物倒塌砸伤工人,大件物品运输时,需由项目部或劳务单位专职安全员旁站监督。
综上,既有建筑改造项目无论是内页资料还是现场管理,其安全管理难度均不亚于新建建筑,这也对我们安全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新建建筑的安全管理知识与经验外,还要不断学习改造类项目的安全管理,学习改造类项目的施工特点、难点,除了掌握一般涉及安全的规范、标准外,还应不断学习有关改造类建筑的规范、标准,如:《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2021,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中吸收管理标准,在实践中总结属于自己的管理方式、方法,从而面对不同形式的建设(新建或改扩建)项目时,才能更加从容的应对,有属于自己的管理措施及方案。
既有建筑改造项目的安全管理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相关知识、总结经验。
作者简介:李璐(1990—),男,汉族,四川成都,本科,中级职称,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建筑施工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