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文物保护新路径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
关键词
文物保护;新路径;探索;思考
正文
一、县市文物保护现状
(一)文物资源概述
武冈市拥有丰富且独特的文物资源。从历史建筑来看,有古老的民居、宗祠等,它们承载着当地家族的传承和发展记忆,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地域特色与传统工艺。古遗址方面,包含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遗迹,见证了城市的变迁。此外,还有众多的石刻、碑碣等,这些文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或是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宝,或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载,它们共同构成了两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实物见证。
(二)现存问题分析
在武冈市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自然因素影响严重,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侵蚀使得部分古建筑的墙体剥落、木结构腐朽。其次,人为破坏时有发生,一些居民对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在古民居内乱搭乱建,破坏了文物原有的风貌。再者,保护资金不足,导致许多文物得不到及时的修缮和维护,像一些偏远地区的古遗址,只能任其破败。另外,专业保护人才匮乏,在文物修复和保护技术方面存在短板,无法满足复杂多样的文物保护需求。
二、县市党委政府和文物保护部门的努力
(一) 政策制定与执行
武冈市党委政府及文物保护部门高度重视文物保护政策制定与落实。一方面,依据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了针对性的政策,明确了文物保护范围、保护责任主体和奖惩机制等。如对破坏文物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积极保护者给予奖励。另一方面,在执行中强化监管,成立专门的文物保护执法小组,定期巡查,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同时,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活动,提高民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增强民众保护文物的意识,保障政策有效落地[1]。
(二)资金投入与管理
国家和政府在文物保护资金投入与管理方面下足功夫。政府持续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文物保护资金,这些资金广泛用于文物的修缮、日常维护以及保护设施的购置等。例如对武冈古城墙、浪石古民居、双峰禅院、黄埔军校、李明灏故居的修复就投入了大量资金。在资金管理上,建立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引入审计机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计,防止资金被挪用或浪费。同时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捐赠、合作开发等方式为文物保护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县市文物保护新路径探索
(一)数字科技应用
武冈市的文物保护中,数字科技应用前景广阔。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能对古建筑、古遗址等文物进行高精度的三维建模,如武冈的古民居,可形成数字化副本,永久保存其原始风貌信息,即便实体受到损害,也能依据数字模型修复。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则为文物展示和体验带来了全新模式。通过 VR 设备,游客可以进入一个虚拟的历史时空,仿佛亲身漫步在古代的街巷中,近距离欣赏文物的风采,感受其承载的文化氛围。AR 技术在实地参观时大显身手,当游客靠近文物时,智能设备上会自动显示出文物的详细信息,包括其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等,还能呈现虚拟复原的图像,让游客直观地了解文物的原始形态[2]。此外,利用物联网技术安装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文物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一旦数据异常,能及时预警,为文物保护人员采取措施争取时间,更好地保障文物安全。
(二)文化 “两创” 理念指导
文化 “两创” 理念为邵阳市和武冈市文物保护开辟了新方向。对于传统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其内涵,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例如以武冈卤菜文化为灵感,设计卤菜制作相关的卡通形象、故事绘本等,在宣传文物的同时也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在民俗文化方面,结合当地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对古老的祭祀、舞蹈等仪式进行创新性展示,让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生机。同时,将文物故事融入现代文艺作品创作中,如编写以邵阳市历史人物和事件为背景的小说、戏剧等,让文物所承载的文化通过新的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激发民众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三) 社区参与和教育
社区在武冈市文物保护中有着重要作用。在社区内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文物保护宣传活动,如举办文物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向居民讲解本地文物的历史价值和保护意义,增强居民对身边文物的认识。组织社区居民参观本地文物古迹,让他们亲身感受文物的魅力,培养对文物的情感。鼓励社区成立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参与到文物日常巡查中,及时发现如在古建筑周边乱涂乱画、随意丢弃垃圾等破坏文物环境的行为并加以制止。同时,在社区学校中设置专门的文物保护课程,从小培养孩子们保护文物的意识,通过让孩子们绘制文物手抄报、开展文物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使文物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跨部门合作
武冈市文物保护需要跨部门紧密合作。文旅部门可与规划部门协同,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文物保护区域,避免因不合理的建设规划破坏文物周边环境和整体风貌。例如在新建旅游景区时,合理规划路线,使游客既能方便地参观文物景点,又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公安部门与文物保护部门联合,加强对文物盗窃、非法买卖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文物安全监控网络,保障文物安全。教育部门与文物保护部门合作,将文物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此外,财政部门加大对文物保护的资金支持,确保各项保护工作有充足的资金开展,各个部门形成合力,全方位推动文物保护事业向前发展。
四、科技赋能在县市文物保护中的体现与展望
在文物监测上,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可对大面积的古遗址进行高效巡查,及时发现非法挖掘、破坏地貌等情况;传感器网络能实时监测文物保存环境的温湿度、光照、震动等数据,确保环境稳定。在修复领域,3D 打印技术可复制受损文物部件的模型,辅助修复师精准修复;激光清洗技术能有效去除文物表面污垢又不损伤文物本体[3]。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有望在文物病害诊断中发挥作用,通过分析大量文物数据实现快速准确诊断。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将进一步融合,为游客提供更加沉浸式的文物体验,同时也可用于文物保护人员的培训。基因技术或许能应用于生物类文物的保护研究,为文物保护开辟新的途径,推动两市文物保护工作迈向新高度。
结语
文物保护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赛,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在对文物保护新路径的探索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利用前沿科技,还是秉持创新理念,亦或是促进多方协作,都是为了让文物保护工作更具成效。虽然前方仍有重重困难,但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向着成功迈进的一步。我们要持续发力,不断优化和拓展这些路径,让文物保护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行动自觉。让这些承载着人类智慧与情感的文物,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闪耀光芒,将人类文明的故事永远传颂下去,为子孙后代留下无价的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亓艳芝. 数字化助力石窟文物资料保护的路径探析[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262(19):49-52.
[2]任霄. 论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路径[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34(15):52-55.
[3]张丽萍. 文化传承视角下文物保护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9):124-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