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中心促进区域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度实践探索--以珠海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

期刊: 中华遗产 DOI: PDF下载

黄济云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广东省珠海市 519090)

摘要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艺术设计学院文创中心在推动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与发展中的实践探索。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与非遗文化资源,构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实践模式,旨在实现非遗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可持续发展。实践表明,这些举措不仅有效保护和传承了非遗文化,还促进了其创新性发展,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借鉴。


关键词

艺术设计学院;文创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实践探索

正文


2022年珠海艺术职业学院校级教研教改课题,课题名称:艺术设学院文创中心与区域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双促进的实践研究。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非遗文化面临着消失的风险。因此,探索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艺术设计学院文创中心作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其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将从实践策略、实践成效等方面,对艺术设计学院文创中心在促进区域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深度实践进行全面探讨。

二、实践策略

艺术设计学院文创中心在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首先,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中,开设非遗文化概论、非遗技艺体验等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背景、技艺特点和文化内涵,并鼓励他们将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独特魅力的设计作品。其次,文创中心搭建了一系列实践平台,如非遗技艺体验室、非遗文化创新设计工作室等,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机会,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实现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此外,文创中心积极与企业合作,通过项目合作、技术研发等方式,推动非遗文化的产业化进程,如与知名陶瓷企业合作,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陶瓷设计中,打造独特魅力的陶瓷产品。最后,为了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文创中心定期举办非遗文化展览、讲座、等活动,吸引公众关注和参与,增强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与业界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这些举措共同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三、实践成效

1.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成果显著

通过将非遗文化元素深度融入课程体系,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尤为显著的成效。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情,促使他们主动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并将其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与此同时,课程创新也强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们积极响应改革号召,开始采用更加灵活多样、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这些新型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参与度,还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数字艺术界面设计赛项国内总决赛中,我院学生凭借对非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精湛设计技艺,以区域非遗为题材,精心打造了一款名为《寻遗APP》的交互界面设计作品。该作品不仅完美呈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生存”理念,还通过精美的界面设计和流畅的交互体验,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最终,我院学生凭借这一出色作品,成功斩获数字艺术界面设计赛项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的殊荣。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我院学生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院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成果的有力证明。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素养的艺术设计人才贡献力量。

2.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取得突破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深入探索了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并将其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创作出了一系列独具魅力的设计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精准保留了非遗文化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和实用需求,成功实现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现了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在设计领域的创新思维和精湛技艺。同时,学生们还积极尝试将数字化传播手段和科技元素融入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他们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数字化展示平台,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并通过互动体验加深了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兴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动漫系的学生们与包括澳门博维智慧科技在内的多家公司进行了深度合作,共同探索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非遗推广中融入了AI绘图、VR互动、NFC数据交互等科技元素,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

实践探索中,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显著提升,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技巧,巧妙融入非遗文化于设计作品,赋予独特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此过程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深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认识。与业界专家交流拓宽视野,了解行业动态,汲取前沿技术与理念,提升专业素养,获专家认可。这些经历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基,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团队合作能力,非遗文化理解成为职场竞争优势。展望未来,望学生秉承创新精神,探索非遗与现代设计融合,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学院将加强交流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助力学生成长为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艺术设计学院文创中心在促进区域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深度实践进行全面探讨,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与非遗文化融入、实践平台建设与非遗技艺传承、校企合作与非遗文化产业化、文化活动举办与非遗文化传播以及非遗与科技结合的创新实践等实践策略,艺术设计学院文创中心在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非遗与科技的结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开辟了新路径,极大地丰富了非遗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其次,这些实践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还促进了其创新性发展,学生们在实践中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创作出了一系列既保留传统精髓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艺术设计学院文创中心与非遗文化的结合实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特别是在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播、产业化发展以及与国际文化的交流融合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艺术设计学院文创中心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赵云芳.“非遗”语境下设计类专业本土特色课程建设探索[J].大学,2021(19)

肖金云.当前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建设探讨[J].智库时代,2018(49)257-258

渠可心.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路径[J].传播与版权,2024(6):52-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