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新闻编辑;创新意识;融合能力;媒体融合
正文
引言: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媒体融合已成大势所趋,从“中央厨房”式的内容生产模式到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形态的兴起。媒体行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转型时期,新闻编辑是新闻生产的关键环节,其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关乎新闻内容品质及其流传效果。但是,当下新闻编辑工作依然碰上不少困难,同媒体融合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怎样优化新闻编辑的革新意识和融合能力,是媒体行业亟需破解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本文将会剖析新闻编辑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
一、新闻编辑创新出现的问题
(一)内容创新意识不足,同质化问题突出
当前媒体环境下,部分新闻编辑囿于思维模式的限制,没有自主创新的想法。在热点新闻事件的报道上,超过60%的媒体在新闻报道的方向和内容上有相似的地方。这都是由于编辑的错误判断市场方向,创新动力不足。编辑对于新闻的选题大多依赖搜索引擎搜索出的热度榜单和社交网络上的热门话题。缺少挖掘新闻事件背后所涉及的更深层次的社会价值和受众的需求。在明星出现的绯闻事件报道时,大多数媒体都会集中在事件的表面细节描述,而没有去深入剖析,探讨这一事件背后的粉丝文化、舆论引导等,导致媒体对于新闻的报道停留在表面,不能提出有价值的报道。如明星绯闻事件报道新闻,各家各媒体争相报道,大多数的媒体都在事件表面细节上下文章,而没有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提出从另一个方面分析,分析新闻的另一个角度,提出不同的想法和看法。
(二)技术应用能力欠缺,难以满足媒体融合需求
媒体融合发展离不开新技术,但不少新闻编辑对新兴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水平不高。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发展起来以后,给新闻行业带来全新的生产与流传形式。不过,按照一项针对媒体从业者的调查,只有三成五的新闻编辑能熟练掌握至少一种新兴技术来帮忙做新闻工作。新闻采集时,编辑没有好好利用大数据技术去筛选和剖析大量信息,所以新闻线索发掘得慢[1]。制作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只是简单的文字校对,没把它用到新闻内容的深入加工和个性创作上,流传环节,对短视频,直播这些新媒体平台的流传规律和技术特点认识不够,不能发挥这些平台的优势。
(三)跨媒介整合能力不足导致融合传播效果欠佳
媒体融合要求新闻编辑要具有跨媒介整合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媒介特性以及不同的受众,对新闻内容进行合理的加工、传播,但很多新闻编辑仍旧习惯传统的单一媒介传播方式,在跨媒介整合的过程中出现内容不匹配、传播节奏不一致的情况,在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转化到新媒体平台中时,只是简单地复制粘贴,并未根据新媒体的传播规则以及不同用户的接受程度进行再创作。
二、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提升策略
(一)培养创新思维,打造差异化新闻内容
新闻编辑要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和受众需求,用独特的眼光去发掘新闻价值。媒体机构可以创建起一种创新鼓励制度,设置专门的创新基金,对于那些有革新性的新闻选题和内容予以奖励,定时安排编辑参加行业研讨会和创新案例分享会,扩展编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编辑在规划选题时,要重视对新闻事件的深入剖析和分析,探寻与众不同的角度,塑造独具特色的新闻内容。
以《新京报》“我们视频”为例,其新闻编辑团队重视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在新闻内容上持续更新换代。在报道社会热点事件时,不再仅仅停留在文字报导的水准上,而是采用视频拍摄、剪辑的方式,融入动画、图表等元素,用直观、生动的方式体现新闻事实,就以一些民生事件的报导为例。在其中,编辑小组仔细深入事件背后的点滴,在采访当事人、目击者等情况之后,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新闻经过,使新闻内容具备更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我们视频”对于某个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报道里,编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简单描述工程进程状况,而把关注点放到居民自身的生活变动上,他们跟着居民去记录改造前后发生的种种,居民由一开始反对改造再到加入进来的整个过程都被记录下来。这种新颖的社区治理方法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上千万的浏览量,避免和其它媒体雷同,让新闻更具有传播能力影响力。
(二)强化技术培训与应用,提升编辑技术素养
新闻编辑若想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就需加强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媒体机构应制订系统化技术培训方案,定时安排新闻编辑参与技术培训课程,内容包含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新媒体平台经营等,培训形式可采取线上加线下的方式,邀请行业专家来授课,并设立实际操作环节,促使编辑把所学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还要提倡编辑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试验新技术,把它用到新闻采集,制作,流传的各个环节,探寻新技术同新闻业务的融合之处,更新新闻产品形态。
新华社为此进行积极尝试,为改善编辑的技术应用水平,新华社举办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培训班,并组建起专门的技术研发团队,他们同编辑团队密切配合,在报道诸如全国两会这些重要新闻事情的时候,编辑团队借助大数据技术,对于大量的信息执行筛选、剖析等工作,找出有利用价值的新闻线索。在两会报道中,受众通过VR设备“走进”两会现场,感受会议氛围,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既提高新闻报道的效率与质量,又提升了新闻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力。根据统计,新华社两会相关报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用户互动量同比提升40%。
(三)跨媒介整合机制的构建与融合传播效果优化
新闻编辑要塑造起完备的跨媒介整合机制,在新闻筹划阶段,组建跨部门的筹划小组,小组成员包含电视、广播、新媒体等不同平台的编辑,综合考量不同媒介的特点以及受众的需求,制订出全方位的流传战略。在新闻内容制作期间,依照不同媒介流传规则,对新闻内容开展个性化加工和处理,做到新闻内容同媒介形式相融合,为电视平台制作深度报道和专题节目,突出内容的专业性与深度。为广播平台制作简单明了的新闻播报,符合听众的收听习惯,为新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图文、H5等不同样式的新闻产品,符合用户碎片化的阅读需求。
借助不同媒介平台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联动传播,使得新闻内容得到广泛的传播与覆盖,该系列报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总播放量达到50亿次以上,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100亿次,取得不错的融合传播效果,总台还建立传播效果实时监测及反馈机制,按照各个平台的传播数据及时调整传播策略,从而进一步提升融合传播效果。
结束语:增强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是媒体融合发展必然的要求,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提高措施,新闻编辑才能更好的满足受众需求,增强媒体的竞争力。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伴随不断发展的媒体技术,新闻编辑也需要不断创新,为媒体的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赫英立.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提升策略分析[J].记者摇篮,2025(5):72-74.
[2]张丽.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提升探讨[J].采写编,2025(4):4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