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的历史源流与地域风格特征

期刊: 中华遗产 DOI: PDF下载

解书丰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文化旅游服务中心,辽宁省阜新市,123000

摘要

本文聚焦于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深入探讨其历史源流与地域风格特征。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与分析,从音乐形态、演奏技巧、风格特征等多个维度剖析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的地域风格特征,旨在展现这一民族音乐瑰宝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关键词

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历史源流;地域风格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文


马头琴作为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承载着蒙古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情感。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作为蒙古族的重要聚居地,其马头琴音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格特征。研究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的历史源流与地域风格特征,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的历史源流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

马头琴,本地蒙古语称“莫林胡尔”,据《元史》记载,金朝末年,成吉思汗加封其异母兄弟孛儿只斤·别勒古台为广宁王(今北宁市),将辽西地区划为蒙古王族的世袭领地。从那时起,蒙古王室的“阿巴嘎那尔”以及察哈尔、兀良哈、喀剌沁等部之兵民先后徙居驻牧至辽西一带。明代末期,土默特蒙古勒津部三万余人从河套地区东迁到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地区驻牧,由于蒙古勒津人占了当地人口的大多数,人们还是按习惯称其为“蒙古勒津和硕”。蒙古勒津人在接受农耕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马头琴之所以被称作马头琴是因为它的琴首是马头的形状,在蒙古族人的生活中马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将他们的音乐器塑造成了马头的形状反映了其民族的美学特点马头琴由共鸣箱、琴头、琴杆、琴轴、琴马、琴弦、琴弓等部分组成。琴箱为梯形,双面蒙有马皮,琴弦用黑色马尾编制而成,琴弓亦用马尾编制而成。[2] 马头琴从其制作到音乐风格再到其演奏方法都承载着蒙古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它伴随着蒙古族从草原和历史的深处走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乐器逐渐改良,最终形成了今天具有独特造型与音色的马头琴。

代的发展与传承

    在民族音乐复兴的大背景下,阜新地区的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也得到了较为充足的发展,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蒙古勒津人对马头琴的执着与热爱。2021年,《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项目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包玉明,包玉明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马头琴学会副会长2015年获得《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25年获得《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创作了马头琴独奏曲《西域随想》《绕阳河边》等。蒙古勒津地区的传承人与民间艺人,通过举办音乐会、开展文化交流等活动,使马头琴在阜新地区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二、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的地域风格特征

(一)音乐形态特征

1.旋律特点

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多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旋律中常常出现大跳音程,旋律的起伏较大,富有张力。蒙古勒津马头琴其中最为经典和常见的就是体现在蒙古族音乐中的长、 短调音乐表现形式。 短调在蒙语中称 “宝格尼道”, 用于形容曲调短小, 且有明确的节奏节拍的蒙古族音乐。 这些短调音乐的旋律简洁明快,,具有叙述性和歌舞性的表现特点。在民间和地方上的短调歌曲中都有大量使用马头琴演奏的习惯。 长调音乐在蒙语中称 “乌日图音道”。 长调音乐的特点为自由舒缓、 意境悠远、 字少腔长。 蒙古勒津马头琴在演奏长调音乐时也如歌唱一般, 能够充分而细腻地表现出民族情感。

 

2.调式特征

在短调或长调音乐中对中国传统五声音阶调式的使用非常广泛和常见, 但是蒙古族音乐文化中最核心的音乐调性基本上是以小调为主, 马头琴在演奏这些小调时, 往往会将调式中的主要音符作延长的特殊处理。同时,马头琴在演奏风格上具有十分强烈的即兴性, 在实际表现音乐的过程中, 演奏者会根据当时音乐和演奏的情绪在旋律中即兴加入大量的滑音和三度颤音的演奏技巧,演奏的幅度与音响效果最大能够达到一个半八度的距离。

(二)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的技法特征

1.指法特征

马头琴是一种演奏技巧颇为复杂的乐器演奏者需要坐在椅子的中间位置,将琴箱夹于两腿之间,琴杆偏向左侧马头琴的按弦方式与其他乐器不同。 传统的拉弦乐器包括西洋提琴类, 基本上都是 用指腹按压琴弦, 但是马头琴是依靠指关节的背面顶靠琴弦进行发音。演奏时,左手按弦,须虎口微张,拇指微扶琴杆,食指和中指用指甲顶弦,无名指用指尖靠近小指一侧顶弦,小指则从外弦下面用指尖顶弦 用弓时,右手持弓法虽与二胡相似,但用力要比二胡大。演奏者会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运用不同的指法组合,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

 

2.技巧特征

蒙古勒津马头琴演奏有“潮尔演奏技法”、“四胡演奏技法”两大类,有以下五种演奏技巧: 一是泛音演奏技巧,即泛音同实音交替使用的演奏技巧;二是和声演奏技巧,又称双音演奏法,以外弦空弦的持续低音形成二声部效果; 三是跳弓演奏技巧,分自然跳弓和人工跳弓。演奏自然跳弓时,人为的力度要小,主要是利用琴弓本身的弹性。演奏人工跳弓时,人为的力度较大,小臂和手腕及手指要稍加控制琴弓;四是拨弦演奏技巧,在演奏中要用四指弹击琴弦,奏出装饰音,如鼓声等;五是模仿演奏技巧,即在演奏中模仿各种声音,如骏马的嘶鸣、风声、雨声等等,其定弦法有五度、正四度、反四度三种。

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的风格特征

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蒙古族的历史、宗教、民俗等紧密相连。在蒙古族的祭祀仪式中,马头琴音乐被用于祈求神灵保佑、祈求风调雨顺等,在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马头琴音乐则是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它能够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氛围[3]。此外,马头琴音乐还常常出现在蒙古族的民间故事、传说等文学作品中,成为传承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多采用史诗说唱音乐、胡尔沁说书音乐、民歌演唱音乐和其他民间器乐等乐曲,有传统曲目和现代曲目70多个。 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曲目中的很多曲名是重复的,如《阿斯儒》这一乐曲就有11个,《阿勒坦巴哈》有4个。蒙古勒津马头琴手经常演奏的曲目分传统曲目和现代曲目。传统曲目有《阿斯儒》、《普安宙》、《海秀花》、《春梅》、《来小》、《莫德莱玛》、《明月》、《霍英花》、《柳青》、《诺恩吉雅》、《云良》、《乌银珊丹》等。现代曲目有《万马奔腾》、《草原连着北京》、《新春》、《初升的太阳》、《吉祥祝福》等。

三、结语

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蒙古勒津人民的生活智慧与民族精神。加大对马头琴的研究力度, 梳理马头琴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对加深广大群众对马头琴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 马头琴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演奏乐器, 相信在众多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 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会不断推动音乐形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曹晔. 论马头琴的历史由来、演奏特征与情感表达 [J]. 艺术评鉴, 2022, (10): 22-24.

[2]杜甜甜. 蒙古国马头琴的艺术特点及其风格变迁 [J]. 艺术品鉴, 2022, (33): 189-192.

[3]白萨日娜. 马头琴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探究 [J]. 今古文创, 2021, (44): 87-8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