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活·以艺术 ——北京城市艺术博览会展览考察

期刊: 中华遗产 DOI: PDF下载

吕子茹

北京印刷学院

摘要

纵观古今,艺术的展示空间模式随着不断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而在中国这个艺术迅速发展崛起的时代,艺术家和策展人们更是几乎每天都在不断寻找全新的艺术形式和展览模式。承载艺术的展示空间也早已不仅是只发挥传统的陈列、展示等功能的置物所,而是在不断打破传统的界限。我们生活中的商业空间,如商场、餐厅、酒店等也在逐步呈现艺术化的趋势。本文便是图通过对酒店型艺术博览会的个案分析探讨艺术空间与商业空间的准换与边界。


关键词

艺术空间;商业空间;艺术博览会;艺术大众化

正文

在二十世纪左右,“白立方”(White Cube)成为西方当代艺术中最理想的展览空间模式。艺术品从最早在空间中处于装饰附属品的地位,一下越变成为一种高贵的,纯净的,伟大的“圣物”。展览空间也通过最大程度地抽象化,将里面的艺术作品与实际生活隔离开来。正因为如此“神圣化”与“去背景化”的展示空间便从侧面加强了现代艺术有时“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特质。由此也开始引发了一系列艺术家关于空间与艺术品各自的定义以及对彼此关系的思考。这样的思考最终导致了6、70年代的另二次艺术空间的演变,具体表现为“在美术馆中的自我反思”和“逃离美术馆”两个方向的艺术思潮与运动。艺术家们开始对“白立方”的展览场地进行反思,并探索新的展览空间从而去打破这样的束缚与状态。致使大地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各种新奇的当代艺术模式开始出现和兴起乃至流行起来。如今,愈来愈多的艺术家把自己的作品放置到更为开放,生活化的场所之中。这些行为的初衷或许是因贪图商业利益,又或许是在做一次艺术上全新的改变与尝试。而在这种转变进程中所碰撞的新的火花及迎来的挑战与困难更加值得我们关注与讨论。

北京城市艺术博览会是北京首个以酒店为媒介的艺术博览会,于2018年7月举办至今以延续四届之久。每一次的博览会为期四天。是一个定位精准、小型、且舒适的酒店型艺术博览会。不同于传统的白盒子美术馆式的展览空间,北京城市艺术博览会采用顶级酒店套房来重塑艺术品的呈现空间,以每一个酒店房间作为展览单元,为艺术品交流、收藏与欣赏创造搭建出一个沉浸式的展览平台。是一种将日常生活体验与艺术品相结合的全新展览形式。让人们在生活化的场景里感受艺术,从而把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给观众带来一种舒适,沉浸式的观展和艺术消费体验的同时秉承着将生活·以艺术的举办理念在展览展陈得设置方式上也有具有别样的特色。

一、展览模式的“亲民感”

以酒店客房为展示单元的形式很好的给每家参展艺术机构提供了良好又独立的展示空间。既提供了舒适的观展体验,又做到了互不干预影响。而酒店型艺博会近些年的走红,一定程度程度上也由于它的模式更加“亲民”。

首先,酒店型的运营方式对于主办方和参与的艺术机构、画廊等来讲成本更低。它展位租金相较于一般艺博会白墙展的方式要更加优惠。同时轻搭建的展陈方式也更加环保。其次,和主办方同样,酒店本身也是酒店型艺术博览会的一大受益者。许多酒店通过举办艺博会的方式进行品牌宣传,将自己打造成更具特色的艺术文化空间,而不仅仅停留在商务酒店的形象上。对参展的画廊而言,特别是刚起步的小型画廊,酒店式艺术博览会相比于展板型艺术博览会也是更加高性价比的选择。最后,对于观众和买家而言,这样的观展方式更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将艺术品与家居生活相结合,在家的氛围中体验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拉近了艺术感官与生活感官的距离。观者也更愿意近距离的与画廊的负责人聊天,以此来更加了解艺术作品并想象其在自己家中的样子。

二、布展方式的多元化

由于酒店空间的特殊性结构,一间套房包含着会客厅、书房、卧室、衣帽间、浴室、影音室等多种环境,如何在多元化得展厅结构中布置作品,与空间完美契合便成为对每一家艺术机构的考验。在今年四月份的第四届北京城市艺术博览会中我们不伐看到了很多别出心裁得展示方式。有将空间的某一处作为特定场景的搭建展示方式,例如图中通过对作品的摆放陈列打造出一种办公室、书房或是卧室的“样板间”式的体验。

QQ图片20230710143458.png

又或以特定的空间器物相结合,如卧室的浴缸,衣帽间的妆台等,展示出相适宜的艺术品文创周边或珠宝、设计类等作品。

三、场景化的沉浸式体验

有了如家一般且各自独立的空间条件,在展陈的布置上则更加方便结合室内特色“关起门来”打造自己的主题,使得每间房间在处于大展场的环境下又有自己的新意,让整个博览会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既视感,在观展过程中不断期待着下一个展间的与众不同。如端木良锦得桃花源主题,借以多样式的道具和相关花卉、木皮等元素结合当下最新的系列作品打造出桃源仙境的梦幻空间。在床榻洒落大面积的花瓣衬托公主包的玲珑,将书房作以工艺空间展示细木镶嵌得独特魅力,在浴室通过遇水变色的作品特质结合浴缸布置出大幅的桃花源互动背景,让观者沉浸式体验潺潺流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的诗境画意。

四、“生活”中的艺术感

不同于传统的布展方式,在这样的空间里作品就摆在触手可得的位置。而不是像在美术馆中,只能站在红色的警戒线外远远观赏。观者可以近距离的与作品互动,与现场的艺术家本人畅谈作品细节,甚至更有甚者,艺术家本人就穿着酒店浴袍拖鞋在现场像邀请好友回到自己的家中一样做起了行为艺术的展示,充分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理念相结合,甚至自身也变成了展览的一部分,上演着一出戏剧化的表演。然而不可忽视的则是这样的展览方式给展品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特别在人流量较大时,有限的空间里布满展品,特别是一些易碎的雕塑更加需要注意保护。由此也可见在享受与艺术品近距离接触的同时,安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蓝庆伟.美术馆的秩序:美术馆是否需要一座建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巫鸿.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与展场.[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

[3]袁园.策展理念下桂林公共美术展览方式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袁越.当代艺术博物馆展示空间复杂性形式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5年

[5]许开娇.艺术展示空间的改变.[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7年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