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赜艺术的本质与作用——以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艺术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产活动,它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生产的文明始终,属于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有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本体论是对艺术是什么或艺术的本质的看法。不同的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等关于艺术是什么具有不同的见解,主要有主观精神说、客观精神说、摹仿说或再现说、形式说、意象说、艺术体制说等。厘清艺术的本质后,我们便可以对艺术的作用有更深层次的把握,艺术的作用大致可分为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作用这三个部分,笔者以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为例探赜艺术的本质与作用。
一、厘清艺术的本质与作用
(一)艺术的本质
艺术的本质主要探讨艺术是什么,其中有几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其一,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从主观唯心主义角度探讨艺术本质,认为艺术乃艺术家情感感意志愿望或理想等自我意识的集中体现,是艺术家生命本体下的内在冲动。代表人物有康德、尼采、叔本华等。其二,客观精神说。这种观点从客观唯心主义的角度探讨艺术本质,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来源现实,通过一种感性的形式显现出理性,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显现。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黑格尔、刘勰、朱熹等。其三,摹仿说或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通过再现客观现实揭示其本质特征,艺术从本质上来讲是对自然的摹仿或对社会生活的再现。主要的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叶昼等。其四,形式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的本体在于艺术形式本身。代表人物有克莱夫·贝尔、罗杰·弗莱、苏珊·朗格等。其五,意象说。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意象是艺术和“美”的本体,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相互交融的审美活动中。刘勰也曾在《文心雕龙》中提及“意象”一词。其六,艺术体制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的本体是由艺术体制所决定的。艺术体制包括艺术观念与知识、艺术品从生产到传播再到消费完整的社会机制,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正是由艺术体制中不同行动者诸如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等赋予的。代表人物有阿瑟·丹托、乔治·迪基等。杜尚的《泉》以及安迪·沃霍尔德“布里洛盒子”展也是此种观点的在艺术上的体现。除了上述关于艺术本体论的六种学说外,还有形象说、情感说、等诸多观点,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的分析语境提出了各自的侧重点,关于艺术的本体是什么这一问题,还需综合对于古今中外各伟人观念的综合理解后,予以整合归纳并进行深度思考,才能得以更加充分、立体地认识与解读艺术的本体。
(二)艺术的作用
艺术最主要的特性当属审美价值,它渗透于艺术各功能中,使艺术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艺术的社会功能十分广泛但主要包括:其一,审美认知作用。指人们通过鉴赏艺术,一方面可更深刻的认识自然,另一方面,也可认识社会、历史、人生。其二,审美教育作用。指人们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体悟真善美,正确理解认识生活,从而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艺术家采用化善为美的方法,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给予欣赏者重要启迪。其三,审美娱乐作用。是指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人们获得身心的愉悦与满足。这些多重的社会功能均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我们只有充分地认识他们,艺术才能真正地为我们的生活添砖加瓦。
二、探寻舞剧中艺术本质的显现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内蒙古艺术家们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对乌兰牧骑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献礼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带领观众穿越史实,回归初心,为内蒙古的文艺迎来闪耀的高光时刻。舞剧的历史真实是这样的:1964年2月9日,暴风雪突然来袭,替父放羊的龙梅和玉荣紧跟羊群,经历一天一夜暴风雪的侵蚀,第二天早晨被人发现得以幸存。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本质上来讲艺术是对自然的摹仿或对社会生活的再现。譬如舞剧中真实地还原草原少女们幸福的生活,日常生活中龙梅和玉荣,嬉戏、打闹、劳动。在父母面前她们天真可爱,每每数羊,数对了则小有得意,数不够便焦急无措,数不清就糊涂心烦,将小姐妹的性格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从主观唯心主义角度探讨艺术本质,认为艺术乃艺术家情感感意志愿望或理想等自我意识的集中体现,是艺术家生命本体下的内在冲动。舞剧的导演赵明老师卧床修养时慨叹:“龙梅和玉荣她们还只是个孩子,面对暴风雨时,为了保住羊群,她们以顽强的毅力对抗,最终战胜了暴风雪。而我为什么不能和病魔斗争,导好这部红色经典呢?”赵明老师在编排过程中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个环节,体现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生命本质内在冲动下具备的应有使命与担当。
形式说认为艺术的本体在于艺术形式本身,“艺术乃有意味的形式”。舞蹈作为艺术的重要分支,是一种以身体为载体的艺术,运用提炼、美化了的人体动表现其他艺术难以表现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诸如有些场面羊群模仿小姐妹走路的姿态,小姐妹和羊群学习草原小伙摔跤的场面等,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发挥舞蹈艺术作用的最大化
龙梅、玉荣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影响了几代国人。舞剧将龙梅、玉荣和羊群的关系高度升华,给人以启示与思考。小学生作为舞剧一个重要表现群体,不难发现在舞剧刚开始时小学生们多是无力、机械的一种状态,当我们将视线聚焦于一对爷爷和孙女身上发现,上学路上,爷爷替孙女扇风、擦汗、打伞;放学后,孙女给爷爷献花、擦汗、打伞。这些变化源于小姐妹诸多优秀品质深深地触动了小学生的心灵,他们在思想上受到了洗礼,是一种直抵心灵的变化。同理,在场的观众也会受到这样影响,较之小学生的不同之处在于,观众受到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源于龙梅、玉荣,另一方面源自于小学生。小姐妹们面对生死的考验所体现出的境界,借助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得以表现对人的启迪与教育是极为深刻的。
内蒙古草原英雄小姐妹抗击狂风暴雨坚守羊群的真实故事感动着代代人,舞剧从当代视角切入,采用多重空间的艺术表现手法,再现龙梅与玉荣的英雄壮举,当代小学生与小姐妹实现心灵的碰撞,彰显着艺术审美认知、审美教育与审美娱乐的重要作用。历史渐行渐远,但我们牢记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