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措施探讨

期刊: 中华遗产 DOI: PDF下载

车雅静

烟台芝罘财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现代化城镇建设速度也在快速增长,也突出了日益严重的城市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之间的发展矛盾。近几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海绵城市设计住区规划策略应运而生。海绵城市设计的发展建设作为现代化城市雨洪管理概念的“弹性”应对措施,能够实现现代化城市在雨洪资源上的“海绵”存储,满足城市建设的蓄水排水问题。文章基于海绵城市设计规划的基本原则,分析了我国当前在现代住区规划上的发展困境,阐述了在海绵城市设计下改善住区规划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措施探讨

正文


引言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总体规划、各专项计划、详细规划之间应实现有效衔接,综合解决城市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建设海绵城市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围绕海绵城市内涵与核心作用展开讨论,分析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难点与方法,提出案例展开详细阐述,得出完整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助力区域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1.1海绵城市定义

所谓海绵城市,是应用海绵的物理特性,从而更加精准地描述城市的某项功能,城市为更好地适应某些环境变动,应对雨水等灾害带来的影响,从而进行的一系列弹性处理。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更加有效地应用雨水,比如在雨季频发之时,可以有效地有效地吸收,存储,净化雨水。

1.2海绵城市理念的意义

海绵城市理念具有的特点如下所示:第一,充分利用了水资源。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可以有效地改善排水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在降低能源消耗基础之上起到防洪作用,第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生态环境随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污染程度非常严重,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必要融合海绵城市的理念,去实施有效的对策来改善生态环境。

1.3海绵城市理念发展技术

海绵城市理念价值非常明显,在此种理念的影响下,出现了较多热点技术,例如植草沟,绿色屋顶以及雨水花园等等,这些技术都被应用到现实的城市和区域规划设计中。一些老旧小区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居住环境有所改善。玉溪属于国家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各小区自海绵化改造后,小区内部变成了“小海绵”,对小区内部积水问题予以解决,也优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2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规划原则

2.1地域性原则

地域性原则主要是依据于“因地制宜”理论的规则,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首先就需要结合城市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特征,从而落实海绵城市理念。比如说北方地区跟南方地区就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南方特别是沿海城市的降雨量更大、持续时间也更长,更能够受到自然气候特征的影响,城市受水量的不均匀,使得城市面临着时涝时旱的问题。所以如果在北方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就需要将理念贯彻进去,主要解决北方气候环境下季节性枯水问题与河流断流问题。有以上可知,南方、北方就会很大的区别,因为这是地域不同所直接决定的,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指导之下,首先就要具备地域性的原则,因地制宜的、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地面临的问题。比如说如果城市降雨量较为丰富,那么为了应对之后在季节性降雨出现断流情况时,需要在降雨时收集雨水,存储起来并且净化雨水,从而保障城市水量均匀分布。在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下,以对雨水的吸收、存储和净化为主要手段,打造有针对性、符合地域特征的城市规划设计。

2.2系统性原则

所谓系统性原则就是对海绵城市网络的系统进行规划梳理,也使得各个系统能够交融在一起。海绵城市理念下,水系统和绿地系统应该相互依托、相辅相成,两者互为融合。想要有效发挥水系统和绿地系统的雨水管理功能,必须遵守系统性的原则,将水系统和绿地系统看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使得两者密切相关,互相贯通,以便于城市规划建设,建设出能够带来优秀生态环境的海绵城市。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布局不同规模、类型的绿地,从而建构出一体化的海绵城市网络,构建和谐家园。

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措施探讨

3.1修复水生态丰富物种多样性

在现代化城镇的发展建设过程当中,建设活动轻微割裂了原本的地表资源形态,导致城市自然景观呈现破碎的发展状态,抑制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建设,且由于自然环境的割裂现象,改变了城市区域之间在自然资源上的生态循环过程,无法保证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可以维持城市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循环平衡状态,且能够保护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基于此,应在实际城镇住区规划范围内,实现住区范围绿地、绿色屋顶等基础设施的有效建设,降低城市在住区规划方面产生的热岛效应,改善住区范围内部的自然生态环境,如在最为显著的城市住区生态廊道建设中,通过水系蓝带与绿色蓝带实现空间格局相连接,修复城市区域在水生态物种上的多样性建设。国际欧盟组织也曾经针对城市地区在雨洪系统方面的设计提出了明确指标,以此形成城市雨洪资源应用以及预警上的等级判断,满足管网排放、超标应急的城市雨洪资源工程体系建设。

3.2绿化带

设计城市道路绿化带时一定要综合其对城市外表、空气改善及水源涵养情况进行,参照路面实体建设情况设计雨水的采集与过滤工程系统。理论上讲,绿化带与主体道路之间应存在着一定高度差,这样才能确保绿化带内的雨水顺利地流进路面排水系统内,减少或规避积水问题的同时,也能结合排水线路走向栽种植物,设计出多个出入口以辅助提升雨水收集效果,进而增加道路地下系统的雨水存储与过滤效率。综合规划绿植生长的土壤环境与周围管道设施,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规划建设工程项目,科学设计绿化带的承载总量,进而确保其使用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渗水与储水功能,确保在处理与收集自然降水过程中流经的管道在功能上有明确的功能区分,可以尝试把降水处理的质量作为评估城市规划效果的一项主要标准。

3.3减少面源污染提升住区水质

面源污染主要指在水环境中以径流的形式出现的污染物排放,主要由于城市区域降水与地表水资源径流冲刷过程当中,大量的城市地表污染物会通过径流形式汇入城镇水体当中。城市面源污染作为现代城镇在水体资源利用方面的主要污染来源之一,必须要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实现污染物的有效利用。在城镇住区规划设计当中主要的水体资源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住区停车场、机动道路等位置,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下,应当将雨洪资源无法实现的自我净化污染物,通过基础设施实现污染源的有效净化,如构建下沉式绿地、透水铺地以及生态堤岸等形式,从源头开展截污。

3.4发挥海绵效益,改善城市微气候

一是城市物理环境的塑造,规划构建通风廊道,实现城市内部空气流动,提高城区物理环境舒适度,改善城市热岛效应。二是气候适宜性的城市设计,新区规划中主要道路与盛行风方向平行排列(角度最大不超过30°),建筑物高度以“四周低、中间高”为宜,防止空气滞留。本项目通过CFD仿真模拟与海绵设施布局优化,有效缓解热岛效应,提升空气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大新理念,为城市雨污与洪涝问题的解决、生物多样化的发展、宜居环境的营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了可行的路径。打造海绵城市,是有效改善城区人居环境品质,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有力举措。接下来,从化区将坚持规划引领,严格把控在建项目质量,加强洪涝安全评估管控,为从化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的城市基础,力争真正实现水、人、城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江海静.海绵城市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21,7(15):23-24.

[2]宋伯年.海绵城市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1,2(01):50-52.

[3]王伟.海绵城市理念在居住区设计中的理性思考[J].中外建筑,2020(07):62-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