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建议探讨

期刊: 中华遗产 DOI: PDF下载

阳帅君

湖南溥天律师事务所 421001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实施了统一社保制度,在几十年的发展间,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直落实着“走小步、不停步”的改革工作。基于此,为保障老龄化人口健康,缩小养老金差距,本文围绕现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剪刀差”现象,从多个角度探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路径,从公平、规范的角度探索社会化养老制度的构建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养老待遇;弹性化

正文


引言: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国家财政负担加重,居民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金差距相对较大,尤其在收支、城乡二元分化方面,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仍存在上升空间。因此,为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实现健康养老、公平养老目标,探索深化制度改革以及社会化养老保险完善路径是必要的。

1.探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议

1.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

针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为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顺利深化,可将该制度中的社会统筹部分改征社会保障税,并在将来条件运行的情况下,将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险纳入其中,从而打造状态、内容统一的社会保障税,在全国统一税率的落实下,能够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同时无需考虑结余部分基金保值增值问题,量入为出,杜绝“空账”等现象的发生。在落实社会保障税制度后,借鉴“专税专用”且相对独立于财政的发达国家经验与原则,明确税收包含于公共财政的身份地位,切实为社会劳动者健康养老提供保障,即便是国家也不能随意挪用。一旦“基本社会保险基金”形成,将有效突破原本的税收法律,由国家调控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等诸多指标,国家强制力为社会保障税的征收提供强有力的后盾。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后,在社保经办机构征收的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应全部移交给地方税务机关,明确区分“税”、“费”,真正实现全国统筹,提高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1]

1.2居民养老保险改革

在深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对于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可落实基金可借贷融通的家庭账户制,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制度模式,能够有效规避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内生性道德风险。

1.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为减轻养老金待遇之间差距过大的情况,机关事业单位可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中,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8%。同时,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10年过渡期发放过渡性养老金,省部级以上劳模退休时不另增基本养老金。

1.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

立足于当前社会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言,可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差异化保障效应的发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公平水平的提升。具体而言,当社会结构为“哑铃”形或“金字塔”形时,此时降低不平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该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注重公共保障效应的发挥,落实较高的普惠式基础养老金,实施随参保档次提高而收益率下降的补贴标准,避免出现养老金待遇相差较大的情况,降低社会不平等性。当社会结构为“橄榄”形,中产阶级占比较高,社会整体稳定性较强,此时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围绕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设计、落实,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激励效应,实行随参保档次提高而收益率上升的补贴标准,引导居民按需参保。从我国目前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农村正处于乡村振兴的特殊时期,为有效缩小农村内部差距,同时为老年人基本生活提供保障,相关国家部门应在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基础上,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同时对缴费补贴收益率结构加以调整,使缴费档次与补贴收益率相对应,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公平和效率双重提升的帕累托改进[2]

2.基于体系发展探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路径

针对多主体视角的社会养老金“剪刀差”,在构建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时,应注重养老保险体系的多层次完善,同时增加其他弹性化制度设计,以此推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向正确方向发展,真正保障养老健康。

2.1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根据发达国家养老保险模式发展路径来看,不少国家选择的转变方向为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比如意大利引入的“三支柱”,亦或是以色列的双层养老模式。在建立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时,为进一步缓解城乡二元分化现象,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分割严重、待遇差距大等现象,我国可增加养老保险层次性,以公共性现收现付制度为保险体系完善基础,以自愿保险、强制私人职业保险等方式进一步补充保险体系。针对二、三支柱发展缓慢的情况,则可以通过企业年金参保门槛降低的方式,加大职工参加鼓励力度,或是借鉴俄罗斯建议,要求企业全体职工加入企业年金。与此同时,加大养老保险精算制度的完善力度,借助参数性改革使我国税收优惠得以顺利扩大,加强相关养老保险产品的开发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丰富产品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借鉴其他国家完善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时,应注重从自身国情出发,坚持国家与社会统筹相结合,以此促进保险基金正增长,缓解养老金差距。

2.2落实弹性化养老金给付

为针对性的降低养老保险金,可通过退休年龄适当延迟的同时,针对提前退休的养老金待遇予以适当削减,增强养老金给付弹性化程度,满足各个群体的健康养老需求。具体而言,面对富裕群体落实更为严格的收入调查,分别将高收入者的养老金和中低收入者的养老金降低、补贴,有目标的降低养老金。与此同时,针对特殊群体,国家可适当减少给付,以此减轻政府在养老金方面的负担。这对较为显著的“二次元”现象,为提高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可充分发挥中央财政的功能作用,公平的二次分配养老保险基金[3]

2.3深化个人名义账户制改革,增加社会化筹资

为逐渐减轻养老金收支不平衡的现状,可通过“名义账户制”的方式深化个人名义账户制度改革,所谓“名义账户制”,主要是指个人缴费与投资回报的总和决定了个人养老金待遇的给付,终身账户中纳入个人缴费。通过落实这一制度,能够有效降低福利制度在人口环境变化、社会经济变化下受到的影响,从根本上避免养老金待遇在政治影响下出现变化。除此之外,在社会化筹资方面,应不断探索更多方式方法,从而填补养老金缺口,减轻财政压力的同时,提高健康养老质量。具体而言,可以开放非政府组织筹措资金的政府制度,不断拓展、打通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措渠道。相关政府部门可面向市场中的商业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的扶持和鼓励,推动他们拓展养老保险市场,促进社会化资金筹措途径作用的发挥,比如个人捐款、企业捐赠、团体捐赠、福彩体彩等,以此夯实养老资金基础。与此同时,分摊给付退休金责任,比如转交给私营部门,依托于私营养老金的引入、扩大,实现对国家财政压力的缓解。

结论:综上所述,新时期下,针对社会养老保险金差距过大现象,为实现健康养老,推动社会平稳发展,应从多个群体的角度出发深化制度体系改革,同时建立健全更为公平的制度体系,包括深化个人名义账户制改革、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增加社会化筹资渠道、落实弹性化养老金给付等,以此缓解财政压力,同时实现资源公平分配。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何文炯,童星,等. 社会保障促进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学术观点综述[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2(4):35-42.

[2] 陈妙琴.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研究——评《可持续的养老保险水平:全球化、城市化、老龄化的视角》[J]. 现代城市研究,2022(7):后插3.

[3] 房连泉,李雨朋. 基于就业结构视角的社保覆盖面分析——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3(2):156-16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