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小丑和京剧丑角的肢体表现特征对比研究

期刊: 中华遗产 DOI: PDF下载

肖旭

成都市京剧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36

摘要

在戏剧表演中,演员需要通过肢体表现来对人物的内心情感、个性性格进行表现,呈现出良好的舞台效果,是演员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时所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技能。而西方小丑和京剧丑角作为戏剧表演中的两种重要形式,虽然两者之间的肢体行为都是丰富、灵活和准确的,但在肢体表现特征方面却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比两者之间的肢体表现特征,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西方小丑;京剧丑角;肢体表现特征;对比

正文


前言:京剧丑角和西方小丑在表演中都会和观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可以直接性的和群众之间进行交流,对自身情绪进行分享。两者在表演的过程当中都需要依赖较为强烈的信念感对角色高度集中并适当发挥想象和创造力,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将情绪传送给观众但两者在肢体表现特征和风格特征方面则有所不同需有效的进行区分和研究来对表演特征进行探索。

一、“西方小丑”和“京剧丑角”的发展

(一)“西方小丑”

    西方小丑最初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在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前扮演傻瓜的角色到中世纪之后则扮演宫廷小丑[1]最后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小丑们运用精湛的杂艺舞蹈杂耍,使得人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为之赞叹。西方小丑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往往会穿着艳丽服装,精通木偶剧魔术等等外表较为滑稽色彩丰富服装夸张与人们印象中的小丑形象较为符合,如红鼻头星星眼西方小丑的肢体表现特征较为灵活会运用翻滚跳跃等动作来对故事进行呈现围绕着所要描述的故事将情感准确的反映出来。在一些小丑表演舞台当中动作难度较高需要避免演员肢体受伤和失误主要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对故事内容进行呈现。

(二)“京剧丑角”

在我国的戏曲表演舞台中,丑角表演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关键的不可缺失的一个部分[2]。在我国京剧丑角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如文丑、武丑。丑主要以武艺为主文丑会展现出表演和念白特长。在京剧中,丑角通常性会通过夸张的动作诙谐的表现引发群众大笑。良好的京剧丑角表演者即使不做任何动作在不动声色当中也能让观众哄堂大笑在整个舞台表现当中会起到氛围烘托推动情节的作用和效果具备着一定的讽刺韵味。在肢体动作方面更加倾向于全能和综合带给人一种滑稽之感情节推动时较为灵活具备较强的中华文化特色。

二、西方小丑和京剧丑角的肢体表现特征对比

(一)“即兴化”与“固定化”

西方小说和京剧丑角两者之间的肢体行为都是较为丰富的,具备着共同点,如准确灵活但两者间在舞台呈现时肢体行为与表演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首先是即兴化与固定化之间的有效对比。西方小丑的表演模式可根据情节有效进行调整,做出夸张动作和肢体语言,即兴化成分较重而在京剧丑角当中,肢体表现大多会按照固定好的情节来提前的进行设定这是两者之间的第一个区别。

例如西方小丑造型夸张服装多彩,通常情况下会使用夸张动作红鼻子展示故事情节,在演出前会设定大概演出结构,但大多数情况在表演的过程当中会结合氛围环境群众反映开展相应进行表演表演范式并未特别固定,也没有特定的口头语言和肢体动作。如会通过含糊不声的发音来更好的辅助情绪表达,会综合性的运用不同的肢体表现来对故事进行呈现,比如踢踏舞、杂技表演等等来进行辅助。而我国的京剧丑角在化妆和服装设定上偶尔会根据人物和情节来设定固定的脸谱和服装。在表现的过程当中,虽然可以有小部分即兴表演的情况,但大多数会按照固定京剧整体框架为主特别是在肢体表现方面动作较为固定比如站姿坐姿行走、念白等等而在肢体特征方面主要以中国特色动作为主,比如武术戏曲等等,可以在表演过程当中展现出较为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两者之间存在着肢体表现方面的即兴化与固定化的差别。

(二)“夸张化”与“讽刺化”

西方小丑和京剧丑角之间的肢体表现也存在着夸张化与讽刺之间的有效对比[3]。由于发展历程的不同,西方小丑和京剧丑角在表演风格意图方面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这就意味着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当中会运用到不同风格的表演动作有着差异性较大的表演特征。

例如西方小丑的肢体表现有着夸张的特点夸张不仅表现在面部表情方面,更体现在肢体动作上,两者互相辅助更好的营造舞台效果。如在对西方小丑进行台下训练时会专门的对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有效的进行训练不断提高演员的肢体表现力,让演员懂得在舞台上如何和群众之间打破壁垒,有效的进行互动,带给观众更多的愉悦感受。借助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和群众之间有效的进行交流和互动在日常的训练中会对多个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行使用缓慢快速转换肢体夸张程度和力度是不言而喻的可以带给人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和观赏感受。而在我国的京剧表演当中,丑角大多数都有着较为浓郁的讽刺韵味是两者之间夸张和讽刺的冲突对比。京剧丑角的讽刺意味是较为浓郁的大多数以对传统社会背景的抨击和讽刺为主在整个表演当中京剧丑剧大多数都是社会中的最底层人民饱受来自于权贵社会背景的压迫是社会背景下直接的受害人会以角色的身份处在表演情境下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社会背景有效的进行讽刺,更贴合实际生活与夸张化形成对比。

(三)“主体化”与“综合化”

西方小丑和京剧丑角在肢体表现方面也存在着主体化和综合化的对比在西方小丑的舞台当中,小丑通常情况下都以主角为主运用灵活的肢体特征将肢体动作有效的串联在一起借助翻滚跳跃等动作来更好的对故事进行呈现。但京剧丑角大多都为表演中的某一组成部分,对情节推动产生辅助作用衬托作用等等。

例如在西方小丑表演中,小丑为主体会借助自己的肢体将情感有效的进行呈现。如借助无实物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不同动作特点的具体含义。小丑为主角,会两人多人之间进行舞台配合完成一些稍高难度的动作,对表演内容准确传递。而在京剧丑角的表演中则具备着较强的综合性特点丑角大多数体现在情节辅助上是整个戏剧中的亮点和点睛之笔。在整个京剧舞台中,旦生戏份偏多,丑角会以闹剧方式出现,瞬间点燃舞台活力在肢体表现力方面则会根据整个表演的需要综合性的进行呈现,比如舞蹈音乐武术在整个舞台中仿佛关键调味料一般会和其他角色之间有效的进行配合展现出自己念唱、打作的技艺,有时会呈现方言表演方式更为全能。

结论:总之本文主要分析了西方小丑和京剧丑角在肢体表现特征方面的差异性。可以展现出中西方在艺术形式舞台呈现方面的差异。在后续可以做到互为融合让戏剧创作更加创新和合理让丑角在舞台上也能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张蓉. 生命的悲欢[D].景德镇陶瓷大学,2023.

[2]武博文. 浅析电影《小丑》中的非言语符号[J]. 青春岁月,2023,(02):41-43.

[3]陈萌. 异化的“小丑”——NDT舞团《小丑》的符号学分析[J]. 艺术评鉴,2021,(17):72-74.

 

作者简介:

姓名:肖旭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湖南

职务/职称:二级演员

学历:大专

研究方向:京剧武丑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