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理念下百色麽乜工艺设计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
关键词
麽乜;传承;发展;百色;非遗保护
正文
中图分类号 TU998.9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麽乜(读音mō miē,壮音译,神祖之意)起源于广西西部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右侧上游的右江河谷地区,最初,它是该地区壮族特有的“雅皇”文化传统的工艺品[1],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百色麽乜工艺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面对经济社会的挑战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何继承和发展麽乜工艺成为时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百色麽乜工艺的历史源流
(一)麽乜是壮族人民长久以来意识形态的产物,历经“神性”到“人性”的转变
麽乜源自“天人感应”的原始认知,承载了壮族先民的古老神话传说。据说龙珠是太阳之火,相传有一天,一颗龙珠忽然落在右江支流的澄碧河畔,一时间流光溢彩,惹人注目。壮族青年伯皇为了龙珠的安危,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守护它,最后英勇牺牲,保全了家人和族人的平安。其妻子雅皇和族人向太阳祈祷和平,用布做成麽乜以纪念伯皇的英勇事迹。
(二)麽乜是壮族的文化符号之一,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麽乜隐含的内容,不仅仅包括它的艺术造型,更多的是蕴含着壮族丰富而神秘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麽乜是人与太阳的重组、叠加,呈“人抱球”状。“人”是指神话中的人,代表壮士伯皇,“圆球”则代表太阳。这两个元素相互依托,构成了地方重要的文化符号。勇士伯皇伸开四肢紧紧拥抱太阳的形象,寓意壮乡儿女追求与自然和谐、幸福共生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壮族人特有的审美情趣。这两种符号通过“观物取象”的造型语言构架了壮族的民俗风情和情感表达,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象征意义。[2]
二、麽乜工艺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麽乜工艺的传承后继乏人
随着时代和网络的日益发达,年轻人对传统的麽乜工艺不感兴趣,大量的青年劳动者外出务工,致使麽乜工艺面临传承危机。除此之外,由于麽乜的普及性和覆盖面不够广,缺少对其技法种类、艺术风格以及文化内涵等的系统整理与推广,加之年轻一代掌握制作技艺的人较少,使得年轻人对麽乜工艺熟视无睹,任其消逝,足见当代青年对手工艺的价值观与保护意识明显薄弱。
(二)麽乜工艺的创新力度不足
据笔者调查,现有市场的麽乜外观造型简单、颜色单一,难以抓住大众的眼球,因此在产品的创新和用途上,我们要抓住麽乜的痛点进行针对性设计与研究。纵观我国学术界和设计界,对百色麽乜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特别是缺少创新意识的融入,鲜少在交流互动型媒体方面融合发展,造成麽乜产品种类比较少,且创意性不足,外包装简陋,体验感差。随着现代社会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麽乜传统手工艺面临发展困难的境况,设计师对麽乜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挖掘得不够深入,且受周边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壮族地方文化被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民族性特征逐渐丧失,由此展开的一些传统的地方民俗民风被冷落,传统图案元素被现代文化所取代。[3]
(三)政府部门对麽乜工艺的重视程度不够
政府的宣传力度明显不足,群众的传承与保护意识日益淡薄,人们意识不到其对当地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养成了“重制度,轻落实”的不良习气。众所周知,对于传统工艺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研究、创新的全过程一贯都是由政府主导。目前,麽乜传统工艺的自我发展、改进和自我扩张能力非常弱,组织形式一直处于原始状态,管理规模小、组织分散、结构单一、相关性低。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国家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社会大众对麽乜工艺的接受度不高
麽乜传统手工艺源于乡间,基于乡村的草根文化发展而来,广大农村群众是其传承的主体。文化的变迁是传统工艺传承过程中遭受的必然,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不同的思想和追求。随着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不想花很多精力投入到麽乜工艺的制作、社会缺少对少儿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等诸多问题的涌现,严重导致麽乜工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类型单一,使麽乜工艺的发展与传承面临着多重机遇和挑战。很少人能关注到麽乜工艺,对其接受度不高,使其发展举步维艰。
三、非遗保护理念下百色麽乜工艺的活态传承
(一)相关政策的保护支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办〔2005〕18号)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4]。我们必须坚持和明确,它必须是一种保护的方式,而不是单纯地去靠提高其生产能力和扩大生产规模来发展下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有效地全面发展。因此,由政府介入,帮助宣传,加大扶持力度是非常重要的,在生产性保护这一方式上,政府的扶持尤为关键。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公共事业投入,提升保护资金投入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一种理性呼唤。[5]
(二)生产性保护的发展策略
对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带来的效能,重点在于产业化的介入,进而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及从业者的相关生产活动入不敷出的困境。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要立足于保护传统文化,通过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核附加至市场潜力更大的产品类型,从而赋能发展,迸发出更大的潜力;其次,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一定要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将麽乜工艺的文化附加值充分挖掘和发扬,并拓展至更多种类的产品,使产品本身的价值更大化;最后,设计开发出一些具有时代感和现代化的文化创意产品,以赢得年轻一代的青睐,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三)麽乜工艺的活态传承
对于麽乜工艺的“活态传承”,让其在民族原生的环境中得到创新和发展,疏通和探索其传承渠道,对麽乜工艺的传承人和传承渠道进行有必要的保护,关注麽乜工艺的社会发展空间,回归生活本身,体现它作为生活方式的价值,在保护麽乜工艺的同时必须让它回归民众生活,形成文化生态友好发展模式。“活态保护”对于麽乜来说是最佳的保护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促进麽乜工艺的传承,又能让它得到充分的保护。
(四)麽乜与陶瓷工艺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麽乜作为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有着极其重要的保护地位,它给人民带来精神方面的满足,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寓意和独特的魅力,其制作工艺精细,颜色鲜艳对比强烈。麽乜的装饰图形更多的是用花卉来表现,不同的花卉图案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将陶瓷工艺与麽乜工艺相融合,设计理念更加新颖,两种工艺相互取长补短,迸发出不一样的创作火花。既能增强陶瓷工艺的文化表现力,又能扩大麽乜工艺的应用发展领域,不失时机地将陶瓷行业开发与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相结合,开创出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麽乜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五)麽乜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1.提高麽乜产品的创新性,强调用户的体验感
关于麽乜工艺的创新,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①题材创新。注重表现主题和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知识水平、创作能力等综合艺术素质的集中体现。如壮锦纹样、壮族神话传说等,也可融入到麽乜产品的研发中,使其多元发展。
②产品创新。麽乜作为壮族人们的精神文化产品,对其创造性地设计也必须体现一定的精神文化内涵。如我国传统书法文化中就有大量运用线和黑白表现手法,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也广泛使用了各种线条和黑白表现手段(喷砂、印花等),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等多方面。因此,关于麽乜产品的创新发展,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发展模式,而应极力拓展其应用发展领域,促进其多维发展。
③交互创新。用以增加用户的体验感,以往调查研究显示外观精美和图案的完整性是吸引用户群体的首要因素,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应是实用性和观赏性相结合,让用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除此之外,加强麽乜工艺的科技投入和交互设计,运用3D虚拟数字化技术,适时开发与设计麽乜方面的元宇宙app,使人们对麽乜工艺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其数字化发展。
2.文旅融合推动麽乜工艺长足发展,助力地方经济振兴
文创产品做出特色就是要与众不同。关于麽乜工艺的可持续性,我们要紧密结合地方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将麽乜工艺文化特色与广西其他纹样元素进行融合设计,不断满足游客求新、求变、求异的心理需求。由于百色麽乜文化在全国的旅游资源中具备与生俱来的独特性,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将麽乜工艺与地方旅游自然资源的休闲娱乐设施、产品及空间巧妙结合,打造属于百色独有的旅游市场和产品开发设计项目。
3.艺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合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材料,开发麽乜产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麽乜产品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流量下的多媒体产品和虚拟产品已经被证实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和宣传效果,利用影视、短视频等方式助力麽乜衍生产品及其内在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就此宣传百色麽乜的知名度,形成麽乜品牌效应,利用大数据来搜索确定用户的喜好、推送新闻或制作短视频等方式来传播麽乜文化,创设产学研发展平台,让麽乜工艺能够快速适应大数据时代,且立足于现代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行列之中。
4.国家和政府加大对麽乜工艺的扶持力度,并出台相应的保护政策,引进激励机制,加强对麽乜手艺人的培养
政府先后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教学、技能传承等政策,使生产性保护有了明确的目的。相关部门出台了非遗传承保护的帮扶政策,并在经费上加大扶持力度,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和成品展示,让全民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传承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招聘相关人才,扩大行业人才队伍,加强跨界合作,实现跨界共赢,同时以实践为前提,注重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技艺,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更好地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
四、结语
在大数据产业化时代背景下,大多数民间手工艺所面临的局面不容乐观。随着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民间创作的原始功能逐渐被淡忘和抛弃,使用空间受到多重挤压,独立生存能力遭受冲击,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也在逐渐消失。[6]麽乜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因手工极其精细,生产率低,得不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运用“活态传承”、生产性保护方式等,探索性地将陶瓷工艺融入麽乜文化,开设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不仅开拓了消费市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麽乜,把握好其民族意蕴和精神内涵,在推动其发展过程中审时度势,把握好机遇,推动麽乜快速立足于现代非遗时尚发展的浪潮中。
参考文献:
[1] 黄琳皓、王玮.在互联网时代下校园文创产品的销售发展与设计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J].戏剧之家,2018(24):147.
[2] 雷璐、彭融、褚兴彪.壮族麽乜造物符号解读及其旅游文创产品拓展[J].湖南包装,2020(06).
[3] 周小琴. 壮族麽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7(06).
[4] 祁庆富. 存续“活态传承”是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合理性的基本准则[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3).
[5] 陈华文.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几个问题[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05).
[6] 韩波.中国民俗造物的艺术本体价值诸向度[J].艺术百家,2014,30(4).
作者简介:龙鹏(2001-),男,汉族,湖南衡阳,本科在读,百色学院,产品设计专业,1967417614@qq.com
雷凡(2003-),女,汉族,甘肃庆阳,本科在读,百色学院,产品设计专业,3446237244@qq.com
郎倩玮(2002-),女,汉族,江苏淮安,本科在读,百色学院,美术学专业,2120652275@qq.com
通讯作者简介:刘赞(1986-),男,博士在读,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理论,邮箱244540071@qq.com
邮寄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百城街道百色学院澄碧校区,龙鹏(收),电话:17777605854
基金项目:本文系百色学院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麽乜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公益工作室”(项目编号202210609046)阶段性研究成果。
...